1 病历摘要
患者,女,51岁,因“双眼视物不清50余年,右眼视力下降加重6个月”于2007年2月入院。既往有白化病史,父母近亲结婚(表兄妹),家族中无类似病史,自幼畏光、羞明,近6个月觉右眼视物不清加重而来院就诊。检查:全身皮肤粉白色,头发、眉毛、睫毛均呈白色,眼科检查:VOD光感,VOS眼前指数,光定位正常,眼压Tn,双眼球水平震颤,眼位正,各向转动自如,角膜半透明,前房中深,瞳孔等大等圆,对光敏,虹膜半透明,右晶体混浊,呈乳白色,眼底窥不见。左眼晶体轻度混浊,眼底见视网膜、脉络膜广泛色素脱失,透见脉络膜血管,黄斑中心反光不见。入院后全身及局部体格检查未见异常,于入院第三天球周麻醉下行“右眼ECCE+IOL植入术”,术中植入+16D人工晶体于囊袋内,术中见眼底红光强,虹膜透明,可见IOL襻及边界,术后视力0.02,仍畏光,戴有色镜遮光,摄眼底照片,见图1。
2 讨论
白化病是一组与黑色素生物合成有关的单基因隐性遗传病[1],表现为眼、皮肤、毛发黑色素缺乏,其中眼部发育过程中黑色素的缺乏可引起眼一系列异常表现,患者虹膜半透明,不仅使进入眼内的光线发生散射,引起注视困难,还使光线大量进入眼内,导致患者对光线特别敏感,即所谓的畏光。视网膜、脉络膜广泛色素脱失,使脉络膜血管清晰可见,瞳孔红色反光,整个眼底为鲜红的橙红色。黄斑中央凹发育不良,中央凹反光点消失。
该例白化病患者合并白内障,手术中因虹膜缺乏色素,尽量避免刺激虹膜,眼底红光强,手术难度大,人工晶体植入囊袋内,减少对虹膜的刺激,最好应用吸收紫外线的人工晶体,可以减少紫外线对视网膜黄斑的光损伤,提高视觉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凤鸣.眼科全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217-2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