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灿灿□
医疗卫生人员是医改的主力军,如何调动他们的改革积极性,激发他们以更大的热情投身将全面展开的新医改,成为本次会议代表关注的问题。
困惑:为何反差这么大
卫生部部长陈竺昨天在会上动情地说:“过去的一年,在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抗震救灾、奥运医疗保障、婴幼儿免费筛查和救治工作中,广大医疗卫生人员团结拼搏,谱写了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无限热爱的壮丽诗篇,白衣天使感动中国,气壮山河。”这番话赢得了阵阵掌声。
四川省卫生厅厅长沈骥说,在汶川特大地震中,全国卫生系统充分展现出了“生命至上、仁爱奉献、科学防治、精益求精、团结拼搏、永不言弃”的医学人道主义精神。灾难是难得的试金石,在灾难面前,人民生命高于一切是医务人员共同的心声,“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倍的努力”,正是这种贯穿始终的理念,激励着白衣战士不畏艰险、舍生忘死、连续作战,把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发挥到了极致。首先要感谢四川省的医务工作者,同时感谢全国各地的卫生界同行,是大家的共同努力使抗震救灾医疗卫生救援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取得了重大胜利。
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厅长杨成旺告诉记者,医疗卫生队伍在历次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时都表现得非常出色,是一支信得过的队伍。非典时,医护人员冒着被传染的危险,全力以赴救治患者。汶川地震发生后,内蒙古卫生部门5月14日早上组建医疗队,晚上到达成都市,没人有任何怨言,先后有5批共300名医疗卫生人员战斗在灾区。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60支医疗队、几百支筛查队奔赴农牧区开展筛查工作,普查了33万人,筛查了13万人,工作极其繁重……杨成旺回想起来历历在目。
湖北省卫生厅厅长焦红说,非典和抗震救灾树立了白衣天使的光辉形象,社会好评如潮,但是往往等这些大事尘埃落定,社会对医疗卫生人员的不理解又逐渐抬头,医务人员满腹委屈,医患矛盾加剧。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反差?如何让医务人员在面对灾难时迸发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常态化,让他们在日常工作中也能保持这种良好的精神面貌?我们也感到很困惑。
焦红认为,正是这种强烈反差,更凸显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迫切性。医护人员在老百姓心目中形象不好、地位不高,这是体制机制造成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不到位,老百姓看病自付比例过高,直接承受他们怨气的就是医院和医务人员。同时,政府对医疗机构的投入不到位,导致医疗机构趋利动机明显,公益性质逐渐淡化,一些医生也出现诱导过度医疗的行为,使医院和医生的社会形象受损。这些问题都需要深化改革来解决。还有,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也要让他们的付出有相应回报,让他们的收入和工作质量、群众满意度挂钩。记者了解到,曾有医生呼吁,提高挂号费,让医生从自己劳动中获得合理收入。对此,焦红认为,是通过提高挂号费还是增加药事服务费,那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如果补偿机制不解决,诱导过度消费的势头得不到遏制,必然造成小病大医,给病人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加大国家总体医疗费支出。
找回失落的价值观
浙江省杭州市卫生局局长陈卫强说,2008年突发事件一起又一起,浙江省还发生了麻疹疫情,卫生部门一直处在风口浪尖上,显示了这支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展示了白衣天使的良好职业素养和大爱无疆的精神风貌。但是,在日常工作中,百姓对卫生行业总体上还不是十分满意,对这支队伍颇有微词。从外部看,如果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希望百姓的看法发生根本性转变也不太可能。另外,医改这条路究竟怎么走,医护人员内心还有些茫然,感觉前方的路不太清晰。
陈卫强认为,要多做宣传。目前宣传力度、视野、高度还不够,还没有把卫生工作提升到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的高度来审视,从中国国情来看,榜样的力量还是很管用的,要加强策划,树立能代表时代进步的标杆式人物,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把正气树立起来,这有利于让医务人员坚定信心,昂扬斗志。
一靠投入 二靠机制
江苏省卫生厅厅长郭兴华认为,落实公益性和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是改革的两个目标,缺一不可。只有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才能保证公益性,而医疗机构回归公益性,老百姓才能受益。一靠投入,二靠机制,公益性的前提就是各级政府增加对卫生的投入,扭转医疗卫生机构生存发展靠创收的运行机制。保证公益性的同时,要考虑医务人员工作的特殊性。近几年来,医疗执业环境差,医患纠纷频繁发生,甚至有医务人员被殴打,整个舆论环境不利于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江苏推行了第三方调解机制,在司法部门下设的人民调解组织中增设医患纠纷人民调解组织,为医患双方搭建一个公正、有效的沟通平台,可以有效化解矛盾。
杨成旺认为,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既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又要把管理工作做细,关心爱护医务人员,为他们发挥才干搭建舞台,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