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患关系为什么敌对?人们认为医患关系起因在于医生,认为是“医德沦丧”出了问题,这是个天大的误解,而恰恰是这个误解才造成医患关系猜忌和紧张,之间一些轻微小事,都可能成为纠纷的导火索。
人们怀念过去的医疗,那是作为一项社会福利来免费向百姓提供的。医院由国家出钱、政府包办,无营利可言,即使花钱也可以回单位报销,一人上班可全家吃药。
医生表政府向百姓提供医疗服务,收入和医院是否营利没有任何关系,不沾染铜臭。国人把对这种医疗福利的感激,也错误地施加给医生——白衣天使!所以那时医患关系很和谐,堪称世界的楷模。
医改后造成“看病贵、看病难、医药费虚高”使百姓深恶痛绝,被认为是医生给剥夺的,这是极其错误的。
因为政府才是医改中最大的受益者。医改的出发点就是政府为了减少医疗负担,试图让医院闯出一条“自给自足”的模式来。当百姓看病由政府买单变成自己掏腰包,政府却节省了大量财力人力,成为医改中最大的受益者。在中国尚无健全的医疗保险前提下,看病就成为百姓最大负担之一。
且听百姓感叹:“现在的医生为什么只爱钱”,“医生为何不做天使做白狼?”,“白求恩哪里去了?”“现在没钱看病就得等死”……
百姓对过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救死扶伤”福利性医疗的怀念,更激起对今天“自己掏腰包”和“虚高收费”的愤怒,而这个问责在社会媒体多年不懈的引导下,直到今天仍有大多数百姓认为这是医生的“医德沦丧”或“向钱看”造成的——医患关系恶化了。
百姓始终没转过一个“弯弯”:“看病贵”的前提必须是“自己掏腰包”、把医生变成“黑商”,怎么会是医生造成的?假如仍是由政府买单,何以谈“贵”?当然“虚高收费”的确是通过医生双手完成的,这里的确有医德沦丧的因素,但更有“医院不盈利,医生就没有工资和奖金”的体制因素。可偏偏有人夸大了这点把屎盆子都扣在医生头上。
于是中国医生已被赋予“猪八戒照镜子”的双重身份:在社会需要公益性医疗时,利用舆论把“商人地位的医生”要求成“天使”,来转移政府缺少公投入的问责,因此医生总是要挨骂;在医疗责任面前把医生看成要为医疗商品负责的“黑商”,还是要挨骂。
医药行业是个有成本的服务行业,不去掉医疗头上的“商”字,找不到买单人,一切都是徒劳和白费。“没有公投入就没有公益性可言”,可我们明知到是“体制”和“投入不足”问题,却围绕医德教育治理了十几年,问题怎会解决?把医生都教育成共产党员就能缓解“看病贵”么?
此时尽管听到了新医改的脚步声,我认为中国医改到位至少需要10——20年,这恰恰该是医患关系改善的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