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琼 严宏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眼科 陕西省西安市 710038
目的 在前期关于肌肽的研究结果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肌肽与阿司匹林滴眼液交替使用对STZ诱导的糖尿病性白内障的作用。
方法 102只大鼠随机抽取正常对照组(A组:12只),其它的接受1%STZ (65mm/kg)枸橼酸缓冲液(20mmol/L,pH4.5)腹腔注射。 96小时后检测大鼠血糖,血糖大于14mmol/L 的大鼠作为糖尿病大鼠,未治疗组(B组),治疗组分为3组: C 组接受1%肌肽磷酸钠缓冲液(25mmol/L,pH7.4)滴双眼,2/日;D 组接受0.05%阿司匹林磷酸钠缓冲液(25mmol/L,pH7.4)滴双眼,2/日;E 组接受1%肌肽磷酸钠缓冲液和0.05%阿司匹林磷酸钠缓冲液(25mmol/L,pH7.4)交替滴眼,双眼,2/日。监测血糖、尿糖及体重的变化。通过裂隙灯观察并记录所有大鼠双眼晶状体形成白内障的过程。根据英国牛津大学眼科实验室方法将晶状体混浊度进行分级。根据前期研究结果,第8周时将所有大鼠处死,分离出晶状体用于测定其水溶性蛋白质、谷胱甘肽(GSH)的含量、谷胱甘肽还原酶(GR)、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
结果 约84.4%的大鼠接受STZ注射96小时后血糖>14mmol/L。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及尿糖明显高于对照组(DMEM +肌肽5mmol/L)。体外培养7天,动态观察晶状体的混浊情况。在培养的1、 3、5、7天分别从各组取10只晶状体,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晶状体中的(P<0.05),而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未治疗组大鼠晶状体直到成模后的第5 周才出现明显的混浊,混浊度等级为0.25±0.45。糖尿病治疗组大鼠成模后第5周晶状体才出现明显的混浊。C、D、E组晶状体混浊度等级为0.18±0.40、0.36±0.50和0.29±0.49。在各组滴眼液治疗的大鼠和未治疗组大鼠之间,晶状体混浊程度前者明显低于后者(C组,P<0.001;D组,P=0.035; E组,P<0.001)。在糖尿病未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大鼠晶状体中水溶性蛋白质[g/L , 1.65±0.22 vs 2.10±0.14,(P<0.001)]及GSH [mg/gprot , 89.64±18.63 vs 117.56±24.25,(P=0.002)]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糖尿病治疗组晶状体中水溶性蛋白的含量较未治疗组高[g/L, C:1.72±0.18 vs 1.65±0.22(P=0.35), D:1.74±0.10 vs 1.65±0.22(P=0.22), E:1.79±0.17 vs 1.65±0.22(P=0.08)];而 CAT 的活性前者平均低于后者。比较C、E组与未治疗组大鼠晶状体中GSH含量,前两组都高于后者[mg/ gprot , C : 97.47±22.00 vs 89.64±18.63(P=0.38) , E : 100.40±13.50 VS 89.64±18.63(P=0.27)];而GR活性,C组高于未治疗组[U/gprot , 4.28±1.06 vs 3.75±2.44(P=0.53)],但E组却低于未治疗组[U/gprot ,2.39±0.79 vs 3.75±2.44(P=0.15)]。比较D组与未治疗组大鼠晶状体中GSH 含量和GR的活性有统计学差异[GSH: mg/gprot ,70.22±17.19 vs 89.64±18.63(P=0.03)],[GR: U/gprot,2.02±2.11 vs 3.75±2.44(P=0.04)]。C组中水溶性蛋白和GSH含量低于E组,且分别下降了3.91%和5.91%;而CAT和GR活性C组高于E组,分别升高了2倍多和79.08%。
结论 肌肽与阿司匹林滴眼液交替用于治疗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白内障是安全的,并且可以在早期抑制糖尿病大鼠白内障的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