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学术论文汇编 >> 2006第十一届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眼科影像检查方法

http://www.cnophol.com 2009-2-20 10:40:17 中华眼科在线

  外伤整形及眼眶             2790                                      AB0783

  眼科影像检查方法

  郭庆 张魏魏 崔国栋 郭齐亮 欧阳珊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眼科医院  150001

  医学影像学是近年形成的一门临床学科,它是利用某种能量穿过人体形成图像,从而显示内部正常结构和病变的检查方法,是诊断学的一项重大突破。成像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一)X线检查

  眼部X线用于眼球突出、眼眶外伤、异物定位、泪道阻塞及眶周围结构检查。对不同部位的显示采用特定的投照体位。常用的投照体位有克氏位(Caldwell)、瑞氏位(Wright)、瓦氏位(Water)、侧位、颌顶位、头部正侧位。对眼眶X线像要按一定顺序逐项观察。

  (二)超声探查

  超声探查是利用声能的反射特性形成图像,以观察人体解剖构造和病理变化的一种诊断方法。当超声波自第一介质向第二介质传播时,在其介面发生反射,部分声能反射而回,称回声。超声图像是这些回声的再现。由于吸收、反射、散射等因素,传播的超声能量逐渐减少,称声能的衰减。临床常用A型、B型和D型超声仪。A型超声按回声返回时间以波峰的形式排列在基线以上,以波形的高度表示回声强度。B型超声以光点表示回声,光点亮度表示回声强度,光点连接起来形成二维图像。D型超声即多普勒超声,是根据Doppler效应原理分析超声频移的一种诊断方法。

  (三)CT扫描

  CT是以X线为能源,由电子计算机辅助形成的体层二维图像,为密度像。CT是表示一定体层厚度的图像,体层越薄,每一像素体积所代表的组织越单纯,眼和眼眶图像的体层厚度3~~5较为满意。一般CT扫描平面分水平、冠状和矢状三个方向。增强扫描使病变与正常组织对比更为清楚,具鉴别诊断意义。

  (四)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是指某些特定原子核置于磁场内,被射频脉冲激励,原子核吸收并释放脉冲信号,形成体层像。MRI图像的形式与CT类似,但较CT对软组织分辨率高,无X线的电离辐射损伤,可形成多方向体层像。但对有心脏起搏器、磁性异物及假体者不能应用。眼眶病诊断并不能代替CT,有些肿瘤的诊断CT尚优于MRI。MRI的成像是以人体在磁共振过程中所散发的电磁波,以及与这些电磁波有关的参数,如驰豫时间、质子密度和流动效应。MRI成像还与脉冲重复时间、回波时间、接受线圈的位置有关。有些病变与正常结构MRI信号差异小,裸眼不能分辨,需行强化扫描。

  (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一般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选择性血管造影,两侧颈内动脉和两侧颈外动脉造影,必要时行椎动脉造影。诸如造影剂,在造影剂到达眶区之前开始摄像,经过影像数字转化,存于储存器内,作为减影片,造影剂到达眶时二次摄像,为造影图像。

  总之,任何一种影像方法都有其先进的一面,又有其不完备的一面。有些疾病的超声影像有典型图像,如脉络膜黑色素瘤,大多数病例可以确诊,MRI成像也有其特性,但玻璃体出血的病例被误诊也有发生。彩色多普勒探查有否彩色血流出现,对肿瘤和出血有鉴别意义。因此在临床应用中,要结合疾病的特征,综合分析各影像资料,做出正确诊断。这需要熟悉掌握各影像检查方法的成像原理、各疾病成像特征以及鉴别诊断。另外,介入性影像学是在超声、CT等影像技术引导下进行治疗和诊断。在眼科主要是利用细针穿吸行细胞学检查,对于脓肿、血肿、异物和寄生虫囊肿可达到治疗目的。

  声明:本站独家报道,转载须标明来源“中华眼科在线”
 

 

(来源:中华眼科在线)(责编:xhhdm)

下一条: 没有了
更多关于(眼睛,中华眼科在线,2006,第十一届眼科学术大会,眼科学术论文,外伤整形及眼眶,眼科,眼科影像检查法)的信息
  热门图文

五大“杀手锏”终结你

倾力总结美貌后天养成

眼睛瞬间放大1倍的眼线

隐形眼镜别放卫生间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