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子岩 张卯年
解放军总医院眼科 北京 100853
目的 研究糖尿病早期大鼠视网膜神经组织结构和功能的病理性改变及cntf对糖尿病早期大鼠视网膜神经组织的保护作用。
方法1. 糖尿病模型组(DM)选用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 250g~280g, 随机分为建模前0W组、建模后4W组、8W组、12W组、24W组。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 65mg/kg体重诱导实验性 DM 大鼠模型,48小时后尾静脉血糖 16.7mmol/L 者为DM大鼠模型。另20只为正常对照模型组大鼠(CON)。2. DM组大鼠和CON组大鼠分别于4W、12W 和24W在光镜下观察视网膜组织结构,并测量视网膜内丛状层(IPL)、内核层(INL)和外核层(ONL) 各层组织厚度。使用原位细胞调亡检测法(TUNEL法)检测神经节细胞调亡并记数。于4W、12W、24W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视网膜神经组织超微结构。3.分别在0W 、4W、8W、12W、24W对STZ诱导的DM组大鼠和CON组大鼠进行暗适应、振荡电位O2波和明适应视网膜电图的检测。4.40只DM组大鼠随机分组为DM+CNTF组和DM+BSS组。DM+CNTF组给予玻璃体注射CNTF,DM+BSS组玻璃体注射BSS液。分别于0W、1w、2w、3w对两组大鼠行视网膜电图的检测。于4w和12w进行原位细胞调亡检测法(TUNEL法)的检测和视网膜神经组织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 1. 本研究用STZ诱导正常SD大鼠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动物成模率高,血糖水平稳定。注射STZ 后所有建模成功动物均出现多饮、多食和多尿等糖尿病表现。DM组大鼠血糖值为28.01 ±2.04 mmol/ L,CON组大鼠血糖值始终处于正常值内。CON组大鼠体质量随周龄明显增加,DM组大鼠体质量明显下降(p<0.01)。2. 4W 和8W时光镜下观察HE染色结果显示DM组和CON组大鼠间视网膜无明显变化,12W 和24W时可见DM组大鼠视网膜水肿,尤其外核层及神经纤维层。其细胞排列紊乱,细胞数量减少。DM组大鼠视网膜内丛状层、内核层和外核层厚度随病程延长逐渐减少(P<0.01),但4W 至12W 时INL和ONL 厚度有增厚趋势。运用TUNEL法计数神经节细胞凋亡,4W时DM组大鼠神经节细胞凋亡与CON组比较已经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透射电镜下观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发现神经组织的凋亡。外节膜盘模糊不清,膜盘间距明显扩大,并发生局灶性断裂、溶解。感光细胞核膜固缩、异染色质浓集。视杆内节线粒体肿胀、甚至发生空泡变性。3. 我们结果显示,糖尿病病大鼠建模前视网膜电图与CON组比较无明显差异。4W时DM组大鼠振荡电位的幅值和潜伏期与CON组比较有显著意义,且早于其他各波的变化。在实验观察中,DM组大鼠视网膜电图各波与CON组比较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4. DM+CNTF组大鼠的血糖和体质量与DM+BSS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 0.05)。12W时TUNEL检测DM+CNTF组大鼠神经节细胞凋亡与DM+BSS组相比减少(P<0.05)。我们透射电镜下观察发现从4W起两组大鼠视网膜神经组织出现细胞凋亡的改变,经 CNTF治疗细胞凋亡改变有所减轻,表现为外节膜盘间隙减小,感光细胞水肿减轻及核染色质浓集减轻等。 12W时DM+CNTF组大鼠b波潜伏期及振幅与DM+BSS组比较有显著改变,4W时DM+BSS组大鼠 振荡电位潜伏期较DM+CNTF组明显延长(P<0. 01)。12W时DM+BSS组大鼠a波振幅较DM+CNTF组明显降低(P<0.05)。
结论 1. 我们的结果显示糖尿病早期大鼠视网膜内神经节细胞、感光细胞和外节膜盘等就有病理性改变。视网膜电图的改变表现为潜伏期延长和振幅明显下降。TUNEL 检测DM组大鼠视网膜内神经节细胞的凋亡,且可见视网膜丛状层、内核层和外核层各层组织厚度变薄。说明糖尿病早期大鼠视网膜神经组织形态及结构已经出现病理性改变。2. CNTF对DM+CNTF组和DM+BSS组大鼠的体重及血糖无明显影响。CNTF治疗组结果显示其神经节细胞及感光细胞受到一定程度保护,CNTF对ERG的改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表现为使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电图潜伏期缩短及振幅加深。说明CNTF对本实验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组织有一定保护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