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床资料
患者,43例(43眼),其中男6例,女37例,年龄45~71岁。泪小点膜闭伴泪小管阻塞5例,泪总管阻塞者3例,鼻泪管阻塞者35例。均为门诊患者。自制义管:用直径2mm空心软质塑料管作义管材料,长度约15cm,一端在酒精灯上加热封闭并用剪刀修剪成带有尖端的盲端,利于进入泪小管。距盲端40mm范围内用烧热的1mm注射器针头在软管侧壁制作多个侧孔。将自制义管和扁桃体圈套器的钢丝熏蒸或化学消毒液浸泡消毒备用。冲洗泪道,明确阻塞部位:有泪小点膜闭者先利用“三剪法”[1]重塑泪小点开口,然后冲洗。对冲洗泪道有粘液或脓性分泌物者进行1次/d冲洗直至下一次无分泌物为止。冲洗液为10g/L庆大霉素和1g/L地塞米松混合液。泪道探通:探通前患者需到耳鼻喉科会诊,了解鼻中隔偏曲情况。过度鼻中隔偏曲者需手术治疗。治疗前30min用10g/L地卡因麻黄素棉片置入下鼻道和下鼻甲周围,使用少量4g/L倍诺喜眼液再次冲洗泪道。使用泪小点扩张器扩大泪小点,若为下泪小点膜闭伴泪小管阻塞扩张下泪小点;若为泪总管阻塞或鼻泪管阻塞者,扩张上泪小点,保留下泪小点开口的自然状态。从泪小点进入泪道探针探通泪道阻塞部位。置入义管:将扁桃体圈套器的钢丝插入义管内腔,义管周围涂以红霉素眼膏,从扩大的上或下泪小点处插入义管,缓慢前进直至义管进入鼻腔,冲洗义管患者鼻腔内有液体流出证明义管置入完毕。固定义管上端。冲洗1次/d,冲洗后义管腔内用典必殊眼膏封闭,连冲3d,然后隔天冲洗1次,连续3次,以后冲洗1次/wk。滴抗生素眼液和盐酸萘甲唑林滴鼻液。每日活动义管。1~3mo后拔出义管。以流泪症状消失,冲洗泪道通畅为治愈标准;流泪症状减轻,冲洗泪道通而不畅为有效;流泪症状无减轻,冲洗泪道不通为无效。以拔管后1mo为早期疗效,1a为长期疗效。 早期疗效:治愈者39例,占总眼数的91%,有效3例,占总眼数的7%,无效1例,占2%。长期疗效治愈者32例,占总眼数的75%,有效7例,占总眼数的16%,无效4例,占9%。
2讨论
溢泪是泪道阻塞患者就诊的首要原因,也是他们的痛苦所在[2]。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泪道激光虽有普遍开展之势,但其价格较贵,手术本身具有一定的创伤,术后容易造成再次狭窄。因此面对大部分门诊泪道阻塞者,泪道探通后插入义管是治疗此类疾病的首选方法。 治疗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1)义管的选择,刚开始时我们选择硬膜外导管作为义管材料,原因是其末端为圆钝形盲端,易于插入泪小点,但是硬膜外导管较硬,长期置入造成泪小点和泪小管撕裂,且材料较贵。经临床实践,我们最终选择直径2mm空心软质塑料管作义管材料,原因是质软,长期滞留在泪道内不会造成泪小点和泪小管撕裂,但软质塑料管不易进入泪道,需插入扁桃体圈套器的钢丝强化其硬度,插管成功后再拔出钢丝。(2)义管侧孔的作用:因为膜性泪道总长度约为40mm,利用侧孔的位置便于了解义管进入泪道的深度,再者义管插入成功后有侧孔部分将全部在泪道内,不至于侧孔段过长冲洗时药液外流,过短有一部分泪道不能冲洗到,所以距盲端40mm范围内制作的侧孔便于插管成功后注射药物,特别是对鼻泪管阻塞者。(3)鼻科检查是前提,下鼻甲肥大者长期疗效不好,术后要给与盐酸萘甲唑林滴鼻液保持鼻腔的通畅。(4)插管时需注意,患者常常是外院多次探通,泪道走行不良,有盲端,勿强力盲目探通。(5)拔管后的冲洗是关键,因义管长期置入是一个刺激,拔管后需要抗生素和激素联合冲洗数日,冲洗后还需泪道内注射典必殊眼膏,既起到消炎作用还起到支撑管壁的作用。若带管过程中义管滑脱,应尽早再次插入,此时不需探通,若延迟,容易再闭合,探通时增加患者痛苦。 本组病例治疗效果不良的原因:鼻中隔偏曲,泪小管狭窄严重,泪囊引流负压不良(有慢性泪囊炎,X线泪囊造影显示泪囊腔扩张),泪道长期炎症。
【参考文献】
1李刚,彭秀军,姚白云,等.“三剪法”联合泪小点扩张治疗泪小点开口狭窄.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6;27(5):576
2李刚,刘海林,彭秀军. 伴有溢泪症状的泪小点膜闭的手术治疗. 国际眼科杂志 2004;4(4):1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