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临床药学 → 临床研究 → 正文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对体外培养的胎儿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影响

http://www.cnophol.com 2009-4-20 16:28:35 中华眼科在线

  3讨论

    在白内障摘除术时,由于注吸皮质、植入人工晶状体等机械性操作,造成晶状体上皮细胞损伤,术后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即发生损伤修复过程,合成并释放多种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在体内与其特异性受体结合,既可单独发挥作用,又可互相影响形成细胞因子网络,从而参与后发性白内障的形成。移行性、黏附性是活细胞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性。在趋化因子刺激下,细胞沿着一定方向发生移行,与移行后所在区域内的支持物相互结合而发生黏附。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后囊混浊的发生就是残留的LEC向后囊膜移行,并与沉积在后囊膜上的细胞外基质结合后而黏附其上生长所致的结果。黏附在后囊膜上的LEC,通过增殖、晶状体纤维的再生以及基底膜样物质的复制、胶原合成的释放而最终形成后囊膜混浊[14]。细胞与纤维连接蛋白、胶原等细胞外基质的黏附是其移行和增殖的前提。细胞生物学实验证明[5]:细胞的分裂增殖具有锚地依赖性,如细胞完全贴壁时,其群体增殖率为90%,而不贴壁(悬浮生长)的增殖率只有8%,因此干扰晶状体上皮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黏附有可能减轻白内障手术创伤引发的修复机制。
   
  我们将培养的第2代胎儿LECs于不同浓度的rhIL1ra(1,10,50,100μg/L)孵育后,接种于涂有明胶的96孔板中,8h后去除未黏附的细胞,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法)记录各孔细胞数量的吸光度(A)值,并与空白组(加入等体积的基本培养液)进行对照。结果显示除1μg/L浓度组外,其余各浓度组均能够抑制体外培养的胎儿LEC与胶原的黏附,并且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明显,具有浓度依赖性。抑制胎儿晶状体上皮细胞与胶原黏附的rhIL1ra半数有效量为50μg/L。在增殖实验中,我们将细胞悬液接种至96孔板中作用24h,是因为传代细胞3~4h贴壁,24h开始生长并增殖,待细胞已贴壁并开始生长增殖时,加入不同浓度IL1ra,以了解其对LEC增殖的作用。加入药物后观察细胞的生长,可见在作用24h后,100μg/L rhIL1ra浓度组细胞开始收缩、变圆,但仍保持贴壁状态,并且根据测出的吸光度(A)值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表明100μg/L浓度组可显著地抑制已贴壁胎儿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但不使细胞悬浮,提示该药可能具有较轻的毒副作用。Hannum等[6]报道IL1ra与IL1受体结合,其本身并无激动作用,但是可以消除或减轻IL1的生物效应,从而影响机体的病理生理现象。在体外,IL1ra的用量必须超过IL1的1000倍或10000倍,才能抑制IL1介导的炎性反应[7,8]。由于IL1ra只专一地竞争受体而阻断IL1的作用,本身无其它生物活性,所以效果较专一、安全。
   
  已证明健康人在3h内接受大剂量(750mg)IL1ra iv,不引起任何临床症状或实验室改变,也不会产生抗体反应,是极为安全的生物制剂[9]。在本研究中,IL1ra的抗增殖实验结果表明,待细胞贴壁并开始增殖后,加入不同浓度的rhIL1ra作用24h后,100μg/L rhIL1ra浓度组细胞收缩、变圆,但仍保持贴壁状态,并且根据测出的吸光度(A)值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表明100μg/L浓度组可显著地抑制已贴壁胎儿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但不使细胞悬浮,提示该药可能具有较轻的毒副作用。这还只是我们的一个设想,要完全了解rhIL1ra是否有副作用,除了观察细胞的形态改变外,还需进一步研究其超微结构的改变等。目前研究表明,IL1的生物学效应主要由转录因子核因子κB(NFκB)和激活蛋白1(AP1)调控[10],在本研究中,由于我们的实验对象是胎儿LEC,来源受限,且不能长期传代,所以细胞数量有限,因此未能进行rhIL1ra在抑制胎儿LEC黏附及增殖过程中对细胞信号传导途径影响的研究,进一步的研究将探讨在此过程中的细胞信号传导问题。总之细胞培养不能完全反映其在体内的情况,因此,要真正了解rhIL1ra在防治PCO中的作用,还需进行一系列的动物及临床试验。还应进一步研究其对角膜内皮、虹膜、视网膜等是否具有毒副作用。目前,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滴眼液的项目已经获得了国家药监局的临床批准文号。在防治PCO中,需探讨rhIL1ra的最佳用药方式和最小有效剂量。

   【参考文献】

   1 Arti T, Murata Y, Lin LR. et al. Synthesis of lens capsule in longterm culture of human lens epithelial cells.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1993;34:335362

  2 Nishi O, Nishi K, Fujiwara T, et al. Types of collagen synthesized by the lens epithelial cells of human cataracts. Br J Ophthalmol 1995;79(10):939943

  3 Elger KT, Zalik SE. Fibronection distribution during cell type conversion in new lens regeneration. Anat Embryol1989;180:131142

  4郝静,刘平,陈志杰,等. IL1ra壳聚糖缓释剂对兔后发性白内障的抑制作用.国际眼科杂志 2008;8(4):705707

  5宋今丹.医学细胞生物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27

  6 Hannum CH, Wilcox CJ, Arend WP, et al. Interleukin21 receptor antagonist activity of a human interleukin21 inhibitor. Nature1990;343(6256):336340

  7 Dana MR, Zhu SN, Yamada J. Topical modulation of interleukin21 activity in 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 Cornea1998; 17(4):403409

  8夏旭光,彭辉灿,杨杰,等.转化生长因子β、白细胞介素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影响.国际眼科杂志 2008;8(2):255257

  9孙柯儿. IL1受体拮抗剂的临床应用前景.国外医学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 1998;18(2):143145

  10 BankersFulbright JL, Kallikr GR, Mckean DJ. Interleukin1 signal transduction. Life Sci1996;59:6183

上一页  [1] [2] 

(来源:互联网)(责编:duzhanhui)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下一条信息: 没有了
  • 更多关于(眼睛,中华眼科在线,眼科,白细胞,晶状体)的信息
      热门图文

    增加眼睛明亮度的八个

    张梓琳全新清新性感熟

    春季干性敏感肌养护高

    击破黑眼圈和干纹4大法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