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传导性角膜成形术(conductive keratoplasty, CK)后角膜后表面的改变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接受CK的老视患者30例(36眼),术前及术后1mo采用裂隙扫描角膜地形图系统检测角膜后表面的高度及屈光度差异,分析角膜后表面改变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CK术后角膜后表面平均前凸量为(32.7±20.4)μm,平均屈光度变化为( 0.64±0.40)D,和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术前中央角膜厚度、眼压及拟矫正屈光度和角膜后表面前凸有关。 结论:CK术后角膜后表面存在轻微的前凸。角膜较薄、眼压较高及拟矫正屈光度较大的受试眼术后角膜后表面前凸程度更大。
【关键词】 角膜后表面 传导性角膜成形术 继发性圆锥角膜
0引言
传导性角膜成形术(conductive keratoplasty,CK)通过特制的探针刺入周边角膜传递一定频率和强度的射频电流,引起局部角膜胶原纤维收缩,使中央角膜曲率增加以矫正远视、老视和散光。既往的研究表明,角膜屈光手术后角膜后表面的变化可能与术后继发性圆锥角膜和屈光回退等问题相关[1]。本研究探讨CK后角膜后表面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因素,并进一步分析其对CK的影响。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老视患者30例(36眼),其中男15例(18眼,50%),女15例(18眼,50%)。年龄40~57(平均48.86±4.88)岁。术前屈光度(等效球镜度,SE)+1.00~+4.00(平均+2.04±0.77)D。拟矫正屈光度+1.00~+3.00(平均+1.70±0.48)D。所有受试者均排除手术禁忌证,角膜地形图未表现出圆锥角膜或疑似圆锥角膜[诊断标准:(1)角膜中心屈光力增加>46.00D;(2)距角膜中心3mm处IS值>1.26D;(3)双眼角膜中心屈光力相差>1.00D[2]]。
1.2方法 在术前及术后1mo使用裂隙扫描角膜地形图系统(OrbscanⅡ, Orbtek, USA)获取手术眼的角膜地形图。手术前后角膜后表面的高度改变即为角膜后表面隆起差异图(difference map of posterior corneal elevation)中央点(0,0)的读数,角膜后表面屈光力的改变也是以同样的方法从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差异图上获得。术前使用非接触式眼压计(NIDEK NT3000)测量眼压,连续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采用角膜超声测厚仪(TOMEY AL3000)测量术前及术后角膜中央厚度,连续测量5次取平均值。手术步骤:4g/L倍诺喜表面麻醉,开睑器开睑。龙胆紫或亚甲蓝标记CK光学区(optical zone, OZ),根据拟矫正屈光度和列线图(nomogram)在距离角膜中心3,3.5mm或4mm的周边角膜处进行8~32点凝固。角膜探针(直径90μm)垂直刺入治疗点释放射频能量,每个点标准能量值350KHz。术后予以3g/L妥布霉素及安贺拉滴眼液点眼。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学方法包括t检验、线性相关分析和逐步多元回归。P<0.05认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结果
2.1角膜曲率及中央角膜厚度 术前角膜曲率平均(43.25±1.03)D,术后增加至(45.21±1.19)D,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前中央角膜厚度平均(542.3±30.1)μm,术后平均(546.3±31.2)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角膜后表面高度及屈光度 术后角膜后表面普遍前凸,其平均量为(32.7±20.4)μm;角膜后表面平均屈光度变化( 0.64±0.40)D。和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两者间存在一定相关性,相关系数 0.464(P<0.01)。
2.3影响角膜后表面前凸的主要因素 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与角膜后表面前凸相关的可解释变量为术前中央角膜厚度(偏回归系数B= 0.360,P<0.01)、眼压(偏回归系数B=2.36,P<0.01)以及拟矫正屈光度(偏回归系数B=7.24,P<0.01)。回归方程如下:角膜后表面前凸量(μm)=( 0.360×中央角膜厚度)+(7.24×拟矫正屈光度)+(2.36×眼压)+180.84。
3讨论
角膜热成形术的基本原理是角膜在不同温度下的生物力学特性。胶原蛋白是角膜组织的主要组成成分,通过长链间共价键和分子间氢键保持其三维螺旋体结构的稳定性,但一定的温度及足够的加热时间可破坏此结构而引起变性。使胶原收缩而没有完全变性及处于稳定状态的温度约为65℃[3,4]。CK利用上述原理,通过特制的、极细的、刺入周边角膜的探针传递特定频率和强度的射频电流(350~400KHz),由于角膜组织自身电阻,探针周围的角膜胶原纤维升高至合适温度引起该区域局部角膜胶原纤维皱缩,从而使角膜中央曲率增大,增加角膜的非球面性,产生多焦点效应以达到矫正远视、老视和散光,改善视觉质量的目的。CK不是利用热传导特性,而是应用电流传导特性通过角膜基质传送能量,组织对电流产生阻力而产生热能,并非探针本身产热。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