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青光眼手术后并发白内障为临床白内障的特征类型之一,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是治疗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1] 。本文总结了我科自2000年4月~2004年7月对27例(27眼)抗青光眼术后的白内障患者行经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式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结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7例(27眼),男13例(13眼),女14例(14眼);年龄35~74岁,平均54岁。开角型青光眼9眼,闭角型青光眼18眼,青光眼术后时间为3~16年。术前眼压12.3~22.38mmHg。平均眼压(16.7±5.5)mmHg。其中17眼伴有不同程度的虹膜后粘连,瞳孔≤3mm者11眼,瞳孔≥5mm者7眼。晶体核硬度:Ⅱ级核7眼,Ⅲ级核12眼,Ⅳ级核8眼。术前视力0.3~光感。
1.2 手术方法 2%利多卡因行表麻和球后麻醉,在颞侧透明角膜上做一梯形隧道切口,内口长3.0mm,外口长约3.2mm,前房内注入粘弹剂分离虹膜后粘连,连续环行撕囊,然后用BSS夜行晶体水分离,采用分割式或拦截劈核法超声乳化吸除晶体皮质,再次注入粘弹剂,将可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前房注入缩瞳剂。术毕结膜囊内涂必殊眼膏包扎术眼。
2 结果
2.1 视力 术前、术后视力变化见表1。
表1 术前、术后视力变化 (略)
2.2 角膜情况 术后1周内,部分患者表现有角膜上皮轻度水肿和后弹力层线状皱褶,2例出现了角膜实质层水肿,经球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2.5mg,全身静滴能量、激素及复方氨基酸1周后,角膜水肿消失,恢复透明。
2.3 前房情况 术后第1天前房形成基本正常,有1例浅前房,2例患者前房纤维样渗出,经药物治疗3天后渗出逐渐吸收。
2.4 眼压 术后第1天5眼出现一过性眼压升高,考虑为粘弹剂残留所致,未做任何处理,3天后眼压降至正常。术后第5天所有术眼的眼压均为正常。
2.5 切口愈合情况 27眼手术完毕后切口自行闭封。观察3~6个月角膜切口愈合良好,上方结膜滤过泡无破损。
3 讨论
抗青光眼手术后一般在巩膜上方有滤过泡存在,若再行白内障手术切口在此处,方可破坏了结膜滤过泡,而导致眼压增高。由于第一次手术多选择在上方角膜缘做切口,术后都不同程度存在上方球结膜与巩膜粘连,这将不可避免的出现球结膜与巩膜分离困难和出血。通过透明角膜隧道式切口超声乳化和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因其术后散光与 巩膜隧道切口的结果相似 [2] ,但可省去了球结膜瓣和巩膜隧道的操作步骤,可选择任何轴向进行手术。近来已受到同仁们的关注和推广。
我们通过对27例抗青光眼术后的白内障,行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式切口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深深体会到:(1)因手术切口不累及结膜和巩膜,因而有利于保护青光眼术后的结膜滤过泡的存在,使眼压维持稳定正常。(2)由于术中省略了直肌牵引球结膜和巩膜分离、烧灼止血等步骤,可节省了手术的时间。(3)由于颞侧切口周围变平,较少导致视轴区变平而引起手术源性的角膜散光。(4)由于采用隧道式切口,晶体放置后前房形成,切口自行闭封,对眼内组织无损伤,术后炎症反应小,短时间内可恢复视力。当然,在手术过程中应根据术眼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如有虹膜后粘连,应在前房内注入粘弹剂,用晶体调位钩做纯性虹膜分离后再行环形撕囊及超生乳化术。如瞳孔过大时不可分离后粘连,做一相对直径较小的环形撕囊,使虹膜附着在前囊膜上,以减少术中由于虹膜在前房的不稳定而损伤虹膜组织。故在手术中,应尽量减少对眼组织的损伤、彻底清除晶体皮质及粘弹剂,以避免术后高眼压的产生。术后前房内注入缩瞳剂,以缩小瞳孔,避免晶体脱位。
总之,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有效方法之一。颞侧透明角膜梯形隧道式切口的超声乳化术,保护了抗青光眼术后的结膜滤过泡,防止了术后眼内压升高,提高了患者视力,达到了二次手术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陈伟蓉,陈玉冰.抗青光眼术后并发白内障的超声乳化摘除术.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1,19(7):542-544.
2 曹金鹅,朱俊东,黄江平.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3,(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