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观察应用利多卡因行表面麻醉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利多卡因作单纯角结膜表面麻醉,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456例(495眼),并观察其麻醉效果。结果 456眼(92.12%)术中完全不感疼痛或偶感轻微疼痛,手术配合良好。34眼(6.87%)术中疼痛,需加点利多卡因1~2次后才顺利完成手术;5眼(1.01%)术中疼痛,需加用球后或球周麻醉方可完成手术。结论 利多卡因表面麻醉是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有效麻醉方法。
【关键词】 白内障;手术;表面麻醉
在2002年1月~2005年10月,我院在利多卡因表面麻醉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456例(495眼),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56例系我院住院患者,男284例(306眼),女172例(189眼)。年龄48~72岁,平均63.5岁。其中老年性白内障421眼,并发性白内障66眼,外伤性白内障8眼。晶体核硬度Ⅰ度32眼,Ⅱ度112眼,Ⅲ度203眼,Ⅳ度139眼,Ⅴ度9眼。术前视力光感~0.2者486眼,0.3~0.4者9眼。超声乳化主机采用美国爱尔康公司生产的Universal Ⅱ型,手术显微镜由日本拓普公司生产。
1.2 麻醉方法 采用2%利多卡因注射液,于术前5min开始结膜囊内滴药,每隔2min滴1次,每次2~3滴,共3次后开始手术。
1.3 手术方法 均采用巩膜隧道切口,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后超声乳化。采用二分法及拦截劈裂法。术中超声能量最低30%,最高90%,超声负压最低40mmHg,最高250mmHg,超声乳化时间12~135s。
2 结果
将麻醉效果分为Ⅳ级。Ⅰ级:术中完全不感疼痛,手术配合良好;Ⅱ级:术中偶感轻微疼痛,能忍受,未给予处理,手术配合良好;Ⅲ级:术中感疼痛,需加点利多卡因1~2次后方可顺利完成手术;Ⅳ级:术中疼痛,需加用球后或球周麻醉方可完成手术。结果:Ⅰ级367眼(74.14%);Ⅱ级89眼(17.98%),常在热灼止血时产生疼痛;Ⅲ级34眼(6.87%);Ⅳ级5眼(1.01%)。Ⅲ~Ⅳ级常因晶体核较硬(Ⅳ~Ⅴ级核)或术中出现并发症,手术时间较长。
3 讨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常在表麻加球后或球周麻醉下施行。球后麻醉虽为内眼手术广泛应用,但存在许多潜在的危险,如刺破眼球、增高眼压、误伤血管神经等。故近年多采用球周麻醉,其危险性明显减少,但仍有误伤血管神经的危险。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的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眼科医生选择单纯表面角结膜麻醉的方法。林振德[1]介绍了使用爱尔凯因或倍诺喜点眼作表面麻醉,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何守志[2]介绍了应用4%利多卡因作表面麻醉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但只适合作透明角膜切口。
经本组病例观察,我们选用2%利多卡因注射液作表面麻醉,经巩膜隧道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虽必须在结膜和巩膜组织上操作,同样能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而且利多卡因具有使用方便、经济实惠、无过敏反应等特点。表面麻醉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优点:(1)避免了球后或球周麻醉存在的一些潜在危险;(2)减少了患者恐惧心理;(3)简化了麻醉步骤,缩短了手术时间;(4)术后视力恢复迅速。表面麻醉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注意事项:①对于有听力障碍或特别紧张的患者,单纯使用表面麻醉需慎重;②有虹膜前后粘连的白内障,不宜单纯使用表面麻醉;③对于部分外伤性白内障或Ⅳ~Ⅴ核白内障,估计手术难度大、时间较长,不宜单纯使用表面麻醉,需加用球后或球周麻醉;④眼球的稳定性,主要靠插入辅助切口的辅助器械来实现;⑤手术操作须十分熟练,时间不宜超过20min。对于操作不十分熟练的术者,建议仍加球后或球周麻醉。表面麻醉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缺点:若手术时间过长或患者不能很好地配合,术中加球周或球后麻醉,具有操作不便、增加麻醉风险等缺点,因为这时不能压迫眼球,一旦麻醉时刺破血管,出现眼眶出血,将使手术陷入困难的境地。
【参考文献】
1 林振德,李绍珍.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8.
2 何守志,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学.北京: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