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点扫描、眼球跟踪和波前像差等尖端技术相继研究成功,眩光和视觉质量下降等并发症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解决。这三大技术成为新一代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特征,拥有这三项新的尖端性能的LASIK设备受到眼科医生前所未有的青睐。
近视眼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摘掉眼镜的急迫愿望,忐忑不安的顾虑心理和普遍接受过的良好教育使近视眼患者们对这一专业性极强的高科技眼科技术寻根究底、查询得十分仔细。今年以来,飞点扫描、眼球跟踪和波前像差这几项技术的概念及临床意义成为广大屈光不正患者关注与咨询的热点。下面我们就这三大尖端技术简要介绍如下: 飞点扫描——即激光束以每秒发射200个脉冲以上的频率高速扫描角膜组织。飞点扫描技术克服了传统切削技术的弊端,如阶梯效应、中央岛、激光能量不均匀导致的不规则散光等等。该技术要求激光束的光斑为小光斑。不过更新更先进的理论认为:单一的小光斑或单一的大光斑都是不理想的,在激光气化角膜组织的过程中,运用不同大小的光斑才能完成对角膜的理想切削和雕琢。
眼球跟踪——传统的PRK和LASIK,没有眼球跟踪技术,手术时患者眼球常不自觉转动,因而,角膜偏中心切削、术后散光等并发症在所难免。如今有些LASIK新设备有了眼球跟踪技术,但都是二维跟踪,即只能对眼球水平方向的运动进行跟踪。人眼是球形,眼球运动不仅仅是水平方向的,其他LASIK设备对术中眼球不自觉地转动就无法进行追踪了。
波前像差——人眼视网膜的生物学极限视力应是3.0—4.0。换句话讲,假如人眼具有完美的屈光系统,人类的裸眼视力应能达到3.0左右。人眼像差使人眼的光学系统不完美,因而妨碍人眼对视网膜分辨率(感光性)的充分利用。在没有低阶像差(指近视、远视、散光)干扰的情况下,人眼视力也只有1.0—2.0。如果高阶像差(指慧差、影晕等)一并排除,人类才可以达到3.0—4.0的超常视力。人眼像差有30余种,包括角膜像差、晶体像差等等。波前像差引导下的个体化切削技术即根据每位患者不同的眼球屈光数据,“量眼定做”设计出最佳切削方案,术中眼球像差仪分析系统与准分子激光机治疗系统有机连接,全面矫正人眼像差,使术后裸眼视力有可能达到或接近3.0—4.0的人眼极限视力。这是角膜屈光手术的新概念。
10、我们欣喜地看到,LASIK等现代眼科技术的不断推广,使越来越多的屈光不正患者受益。
21世纪,眼科屈光手术面临着新的革命,不单近视、远视、散光可被迅速矫正,就连老花眼这些困扰每一个人的屈光问题都有可能全部得以解决。回顾人类史,12世纪开始,由于科技的发展,人类研制出眼镜矫正屈光不正。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同样因为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人类又将通过各种屈光手术摘掉眼镜,回到“无镜”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