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完善,目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逐渐下降,手术效果显著提高 [1] 。但由于手术适应证逐渐放宽,术后低视力病例时有发生。现将我科1999年10月~2003年12月43例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低视力病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自1999年10月~2003年12月开展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556眼,男326眼,女230眼,左288眼,右268眼,年龄9~89岁,平均67.44岁,其中老年性白内障491眼,合并糖尿病31眼,高度近视眼13眼,并发白内障9眼,外伤性白内障7眼,先天性白内障5眼。各年龄段手术眼数:≥80岁51眼,70~79岁221眼,60~69岁189眼,50~59岁54眼,<50岁41眼。在排除手术并发症因素情况下,术后43眼视力 矫正不足0.3,占总手术例数7.73%,男24眼,占 55.81%,女19眼,占44.19%。
1.2 手术方法 全部术眼用0.5%的托吡卡胺眼水散瞳后,爱尔凯因眼水表面麻醉和2%利多卡因球结膜下浸润麻醉,10~12点角膜缘后1mm做巩膜隧道切口达角膜缘内1mm,前房注入粘弹剂(透明质酸钠),3点透明角膜做辅助切口。连续环形撕囊,充分水分离晶体核,超声乳化晶体核及皮质并灌注吸除。前房及囊袋内注入粘弹剂,植入人工晶体于囊袋内,清除残留粘弹剂,前房注入平衡盐液,使切口自动关闭,达水密状态。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术后第1天、第7天、1个月观察术眼视力(标准对数视力表),人工晶体位置,炎症反应,眼底病变等,随访2~6个月,取最后一次矫正视力。
2 结果
2.1 术前术后视力比较 见表1。
表1 术前术后视力比较 (略)
2.2 低视力与病种 见表2。
表2 低视力与病种(略)
2.3 术后低视力各年龄段分布 见表3。
表3 术后低视力各年龄段分布年龄(略)
3 讨论
白内障是眼科临床的首位致盲眼病,可造成严重的视功能损害,手术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视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2]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是近年快速发展并逐步普及的治疗白内障的新技术,具有创伤小、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但由于手术适应证的放宽和范围扩大,术后低视力病例不断出现,成为医患双方共同关注的焦点。本组556眼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术后视力全部脱盲(≥0.05),在排除手术并发症的情况下,仍有43眼矫正视力低于0.3,其病因讨论分析如下。
3.1 术后低视力与年龄的关系 本组病例中,≥80岁白内障患者51眼,术后低视力6眼,占17.76%,病因为黄斑变性2眼,缺血性视神经病变2眼,视神经萎缩和脑梗塞各1眼。<50岁白内障患者41眼,低视力5眼,占12.20%,病因为外伤性白内障3眼,高度近视眼底病变和先天性白内障各1眼,50~79岁各年龄段术后低视力发生率较低,分别为5.56%、8.47%和5.88%,以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6眼)、高度近视眼底病变(5眼)、玻璃体混浊(5眼)、视神经萎缩(4眼)为主要原因。余为黄斑病变(3眼)、视网膜变性(3眼)、色素膜炎(3眼)、缺血性视神经病变(2眼)、脑梗塞(1眼)所致。≥80岁和<50岁患者术后低视力总数低但相对发生率高,50~79岁年龄段术后低视力发生率虽低,但总数多。因此都应该引起临床医生足够重视。
3.2 手术适应证的掌握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伴发全身病及各种眼病的白内障患者逐年增多,选择手术适应证如果太严格,就会将许多病人拒之门外,失去治疗或改善视力的机会。如果放宽手术指征, 势必增加手术风险,增加术后低视力的发生率,尤其是对一些迫切要求手术治疗患者,医生存在两难选择,笔者认为一定要加强医患沟通,让患者充分了解病情。对手术的利弊和风险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以减少医患纠纷,术后视力虽然提高不理想,但对一些患者可以起到一定的心理安慰作用。
3.3 有利于其它一些眼病的治疗 对于患有其它眼病的白内障患者,笔者认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有利于其它一些眼病的进一步诊断和治疗,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激光治疗,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有利于眼压的控制,虹睫炎并发白内障或继发青光眼有利于改善视功能等。
总之,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是目前治疗白内障有效的手术方法,随着手术适应证的扩延,带来了一些并非手术并发症所致的术后视力恢复不理想(低视力)问题,但客观地讲术后视力比术前视力是有所改善的,有助于患者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程冰,刘奕志,刘杏,等.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黄斑变化.中华眼科杂志,2002,38:265-267.
2 刘杰为,许京京,何明光.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和囊外白内障摘除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比较.中华眼科杂志,2003,39:94-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