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裂孔;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节段性垫术; 再手术方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998年1月至2007年1月,笔者在本院首次行巩膜外节段性垫压手术者743例(746眼),其中再手术者38例(38眼,占5.09%)。男16眼,女22眼;18~76岁,平均53.5岁;右眼21眼,左眼17眼。所有患者经直接检眼镜、间接检眼镜或三面镜检查证实有1个以上的视网膜裂孔伴视网膜脱离。
1.2 再手术患者原术前情况 38例再手术患者均无明确的眼外伤史,非人工晶体眼或无晶体眼;单裂孔31眼,多裂孔7眼;圆裂孔16眼,马蹄孔22眼;裂孔部位:颞上象限15眼,颞下象限18眼,鼻上象限1眼,鼻下象限2眼,多个象限2眼;-6.00?D以上高度近视5眼,中、低度近视24眼,正视、轻度远视9眼;对侧眼已行视网膜脱离术1眼;PVR分级(按1983年美国视网膜协会制定的标准分):PVRB级14眼,PVRC1级17眼,PVRC2级7眼。
1.3 原手术方式及手术情况 38例再手术患者原均行节段性垫压术,术中未放液17眼,术中放液21眼,其中11眼术中行玻璃体腔注气术(注入惰性气体6眼,注入消毒空气5眼);原术中在直接检眼镜直视下冷冻7眼,在间接检眼镜直视下冷冻31眼;原术后检查裂孔在加压嵴前坡15眼,嵴中央11眼,嵴后坡12眼。
1.4 再手术时间 术后≤1周17眼,1~2周5眼,2周~2个月5眼,2~6个月7眼,>6个月4眼。
1.5 再手术前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 PVR)分级 PVRB级9眼,PVRC1级17眼,PVRC2级9眼,PVRC3级3眼。
1.6 裂孔大小情况 <1DD 13眼,1~2DD 17眼,2DD~40° 5眼,40°~70°裂孔2眼,>70°裂孔1眼。
1.7 手术失败原因 原裂孔未封闭19眼,遗漏裂孔5眼,PVR牵引8眼,新裂孔形成6眼。
1.8 再手术方法 原裂孔未封闭及PVRB、PVRC1、PVRC2者仍行巩膜外节段性垫压术,仅调整垫压物位置、大小、方向或调整加压嵴高度及加强冷凝21眼;对于遗漏裂孔、新裂孔形成及PVRB、C1、C2者另外加一个节段性垫压或加大原节段性垫压7眼;视网膜裂孔缘有明显PVR牵引者行巩膜外环扎+节段性垫压2眼;单纯玻璃体腔注入惰性气体,裂孔复位后激光凝固5眼;PVRC3级行玻璃体切割联合惰性气体注入2眼,硅油内填充1眼。
2 结 果
经第2次手术视网膜完全复位31眼,部分复位4眼,仍然脱离3眼(后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观察半年结果:视网膜完全复位30眼,部分复位2眼,继发再脱离3眼(其中原完全复位者1眼,原部分复位者2眼),最终成功30眼(78.95%),有效32眼(84.21%)。再手术方式及其疗效见表1。
3 讨 论
裂孔未封闭是手术失败的最主要原因,包括裂孔定位不准确、冷凝位置偏离或量不够、外垫压物位置大小或方向不正确、PVR致裂孔鱼嘴形成等。遗漏裂孔严格上讲可归类于裂孔未闭。间接检眼镜的熟练使用,可明显提高视网膜脱离手术的复位率。术前一定要努力把裂孔找全并查清变性区情况,为了检查周边微小的裂孔,对周边的巩膜顶压很重要。术中通过巩膜压陷法对可疑裂孔及变性区作进一步检查,对可疑区行诊断性冷凝,但绝不能被用冷凝可发现裂孔的想法所迷惑,绝不能过度冷凝,宜选择中等强度的冷凝。准确定位裂孔并行有效的最小损伤的节段性外垫压。在行环行垫压及环扎时要注意防止裂孔处网膜形成放射状皱褶。对于大裂孔病例,放射状垫压一般可有效防止鱼嘴现象的发生。本文资料再手术病例中裂孔未闭占50%,遗漏裂孔占13.16%,手术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是对裂孔的处理失当和遗漏,由此可见,巩膜外节段性垫压术仍应是再手术的首选术式。对裂孔明确、无明显PVR者可通过调整垫压物位置大小或方向、加压嵴高度、补充冷凝及另加一个节段性垫压等方法一般能达到满意的效果。不要任意延长节段性垫压的圆弧长度,也不要做任意的环扎,这不是好的办法。上方孔合并低眼压、周边孔合并后极孔、裂孔后缘鱼嘴现象等术中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消毒空气、C3F8、SF6)一般能达到复位网膜的目的。对视网膜脱离术后5~7天,网膜下液尚未吸收,裂孔在嵴上但贴附不平伏,玻璃体腔注气可作为术后早期补救措施,相当部分病例可获得成功的机会。 气体顶压及单纯加高垫压视网膜复位后裂孔缘必须用激光充分封闭。
PVR是导致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与复发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是视网膜脱离手术最终失败的主要原因。本文资料中PVR致手术失败及复发者占21.05%。临床上随着寻找裂孔、封闭裂孔等技术的不断提高完善,裂孔处置不当或遗漏裂孔导致手术失败的比例正在逐渐下降,而PVR牵引导致手术失败与复发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重视。PVR可致裂孔活化和新裂孔形成。过度冷凝、放液后低眼压、玻璃体注气、玻璃体切割、慢性炎症、玻璃体积血、脉络膜渗漏、手术创伤等均可引发PVR。王方等[2]认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巩膜扣带术前有不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低眼压及单一视网膜裂孔大于2DD可能是PVR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再手术患者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最小创伤的手术方案,减少PVR发生发展的刺激因素。再手术方式应根据上次手术失败的原因、裂孔的位置、裂孔周围增殖的情况等灵活选择,再手术前PVRB、C1、C2级者可仍考虑首选节段性垫压,必要时才行环扎联合节段性垫压术提高成功率;对PVRC1、C2级者,若考虑基底部可能存在难以发现的小裂孔是导致手术失败的原因时,环扎应是适宜的选择,有助于提高成功率;PVRC3、PVRD级者选择玻璃体切割,在此基础上行惰性气体或硅油内填压。必须避免再手术盲目加用环扎或玻璃体切割的倾向,一定要综合分析,以最小创伤为原则,既要确保手术成功,又要尽可能地减小术后继发并发症的风险,以利获得最佳的术后视力。
裂孔大小也是影响节段性垫压手术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资料再手术患者中裂孔大小>1DD者占65.79%。大裂孔患者手术易失败及复发可能与裂孔封闭不良、术中冷凝点数多、术中玻璃体腔注气等因素有关。大裂孔圆弧度<40°,裂孔后缘不卷曲、不倾倒,2个以上海绵边靠边缝合垫压可以复位;若大裂孔弧度达40°~70°,特别是位于下方的大裂孔或一群裂孔膨胀气体不能使用或年轻患者,巩膜袋垫压是合适的选择;对于圆弧度40°~70°的上方裂孔宜使用膨胀气体联合光凝;>70°大裂孔须选择眼内手术治疗(惰性气体或玻璃体切割+惰性气体或玻璃体切割+硅油内填压)[3]。大裂孔(特别是>2DD)病例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尽管选择了适宜的手术方案,手术成功率仍较低。
可见,再手术方式必须依据前次手术失败的原因及目前裂孔、PVR等情况全面综合分析决定,再手术患者仍应首选合适的最小创伤的手术方案,只要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再手术仍能取得较高的成功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