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左眼白内障术后得到回复,行动自由
“小明”的手术已经过去半年多了,但孟永安心里仍不时泛起遗憾。
作为当时的主刀医生,孟永安成功的为“小明”摘除了影响视力的白内障,但他认为这“只是把密闭的窗帘拉开”,虽然光能够透进来,但由于没能植入度数合适的人工晶体,外面的世界对“小明”来说,仍然是雾里看花。
“小明”是一只20多岁(相当于人类60岁以上)的雄性大熊猫,2007年3月,因严重受伤被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饲养研究中心带回进行救治。
当人们在野外发现“小明”时,它右眼受外伤致角膜浑浊,完全失明;左眼患白内障,仅有微弱光感。之所以叫它“小明”,是因为人们希望它能重见光明。
手术
开睑器把“小明”的左眼睑撑开,在麻药的作用下,混浊的眼球已不转动。
虽然已经使3万多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但给大熊猫做白内障摘除,对孟永安来说还是第一次。“手术治疗白内障在人类已非常成功,而且,手术时间短,切口小,术后视力恢复快。”孟永安说:“我们认为,这些特点应用到熊猫身上也较为理想。”
孟永安将“小明”的角巩缘小心翼翼地切开3毫米。大熊猫的角巩缘很坚韧,即使用最锋利的宝石刀而不是金属手术刀,切割起来仍有困难。
“好了,切口完成了。”孟永安稍稍松了口气。房水顺着3毫米的切口流了出来,顿时,角膜像帐篷一样塌了下来。
熊猫的角膜和人眼的不同,人的角膜硬度较高,所以即使房水流出,也不会塌陷。
孟永安立刻注射粘弹剂,使眼球的前房再次鼓起。随即,把超声乳化仪的针头送进前房内。
“我们希望把浑浊的晶体核打成糊状,”孟永安说,“采用超声乳化技术一边粉碎晶体核,一边把它吸出来,这样才能摘除遮挡光线的白内障,使外界的光线能够进入眼内。”
但他又遇到了难题。“给人做白内障手术时,只需几秒或几十秒的时间,浑浊的晶体核就能被乳化成糊状,而且超声的能量值小于20%。”
在“小明”的眼内,虽然采用了最先进的扭动模式,已经乳化了5分10秒,平均能量为39.9%,可是晶体核坚硬如石,只乳化了1/5。
这是孟永安从业40多年,从未遇到的情况。“我当时想,不能继续乳化了,否则可能对角膜内皮细胞有损伤”。
超声乳化针头被移出后,孟永安用宝石刀将角膜缘的切口扩大至10毫米,改施囊外摘除,直接将混浊的晶体核取了出来。
第一步完成了,孟永安心里一阵喜悦。
这就像把坏的摄像头摘掉,虽然能够看到物体,但不聚光,根据孟永安的设想,下一步是给“小明”植入一个镜片(人工晶体)。
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人类白内障的手术也只是做到了第一步。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术摘除混浊的晶体核(白内障)同时植入人工晶体,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治疗白内障的最有效的方法。
孟永安用镊子夹住人工晶体,经过手术切口植入到眼内,试图寻找合适的放置方位。他认为熊猫晶状体的直径和厚度与人眼很相似,因此有可能将人工晶体植入。
“但我们试了很多次都没有成功,”孟永安遗憾地说,“因为在熊猫的眼内,人工晶体不能获得良好的固定——这和人眼还是有所不同。”
在尝试了20多分钟后,孟永安决定放弃植入人工晶体的努力,即使如此,手术仍是成功的。他用线将切口仔细缝合,点上帮助术后的恢复眼膏,走出了手术室。
熊猫是近视眼?
人工饲养的大熊猫最长寿命可达38岁,而野外大熊猫很难活到20岁,据介绍,这主要与大熊猫的食物构成和疾病有关。
在进化过程中,大熊猫选择了以竹子为主要食物,竹子由于韧性大,纤维含量高,所以对大熊猫牙齿的磨损相当严重,一般在17岁左右,野外大熊猫的牙齿基本被磨平了。加之野外大熊猫体内和体表寄生虫较多,导致大熊猫营养不良,可能是患白内障的一个重要因素。据统计,老年大熊猫患白内障的机率高达30%以上。
由于大熊猫眼球数据基础资料缺乏,白内障手术一直是一个难题,据了解,国内也有人尝试对患有白内障的大熊猫进行手术治疗,但术后视力恢复不理想。
在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与半年前相比,“小明”已是另一番模样。
孟永安说,通过术后回访,我们发现小明的角膜是清亮的,一切都正常。它现在恢复了一定的视力,能吃能睡,甚至可以小跑而不碰任何障碍物。
手术过去半年多了,孟永安一直在总结和反思,“熊猫的视力到底是什么屈光状态,这是未解之谜”。
人眼人工晶体的屈光度是根据角膜屈光度和眼轴长度来计算的。 “根据我们对8只熊猫眼检测的结果,熊猫的眼轴长度比人短6毫米-8毫米,”孟永安说:“假设熊猫眼角膜的屈光度和人眼接近,那么熊猫很可能是远视眼。”
但国内一些熊猫专家发现,在他们给熊猫喂食时,对超过5米以外的食物,熊猫很少去吃,而对于3米以内的食物,则会很快去吃。由此专家认为,熊猫可能是高度近视眼。
据孟永安介绍,人眼的发育有正视化理论,即眼轴短的眼睛,角膜屈光度相对较大,以补偿眼轴短可能造成的远视;眼轴长的眼睛,角膜屈光度相对较小,以补偿长眼轴造成的近视,使整个眼睛的屈光状态尽量接近正视。“人通过感官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90%是由眼完成的。”孟永安说,“我想熊猫眼睛的发育,也应该适合正视化理论,这样它们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野外生存环境。”
但对熊猫角膜屈光度的测量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眼轴的长短可以在全麻状态下获得,而测量角膜屈光度,需要被测试者密切配合,在测试过程中,要求眼珠不能转动,这对熊猫来说,要求就太高了。“如果能够找到测量活体大熊猫角膜屈光度的方法,计算和生产它们专用的人工晶体将不成问题”。患白内障的大熊猫在摘除白内障后植入适合的人工晶体,恢复良好的视力,享受和人类一样的待遇也是有可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