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STZ大鼠mfERG的变化
2.3.1STZ大鼠造模后8wk mfERG总波形的变化 随着高血糖状态的持续,STZ大鼠mfERG总波形N1波和P1波峰潜时有逐渐延长的趋势,但N1波峰潜时各时间点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P1波峰潜时8wk时与正常大鼠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N1波和P1波反应密度值也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在造模1wk时即有下降,造模8wk时下降较为明显,与正常大鼠及造模1wk时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3,图1)。
2.3.2 STZ大鼠造模后8wk mfERG各环的变化 随着高血糖状态的持续,STZ大鼠mfERG各环N1波和P1波峰潜时有逐渐延长的趋势,其中N1波峰潜时各时间点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P1波峰潜时延长较为明显,各环造模8wk时与正常大鼠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N1波和P1波反应密度值逐渐下降,其中N1波2,3,4环下降较为明显,造模8wk时与正常大鼠相比(P<0.01)。P1波各环反应密度值下降均较为明显,造模8wk时与正常大鼠相比(P<0.01),其中3,4环造模8wk时与造模1wk时相比(P<0.01,表4,图2)。
2.3.3 STZ大鼠造模后8wk mfERG各象限的变化 随着高血糖状态的持续,STZ大鼠mfERG各象限N1波和P1波峰潜时有逐渐延长的趋势,其中N1波峰潜点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P1波峰潜时延长明显,造模8wk时与正常大鼠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N1波和P1波反应密度值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其中N1波象限Ⅰ,Ⅱ,Ⅲ下降明显,造模8wk时与正常大鼠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P1波各象限造模8wk时与正常大鼠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5,图2)。
表3 STZ大鼠造模后8wk mfERG总波形的N1波和P1波的峰潜时和反应密度(略)
bP<0.01 vs其他组 表4 STZ大鼠造模后mfERG各环N1波和P1波的峰潜时和反应密度(略)
bP<0.01 vs 各环其他组 表5 STZ大鼠造模后8wk mfERG各象限N1波和P1波的峰潜时和反应密度(略)
bP<0.01 vs 各象限其他组
图1 正常大鼠与造模后大鼠mfERG变化图(略) 图2 正常大鼠与造模后大鼠mfERG5环和4象限变化(略)
3讨论 链尿佐菌素(STZ)是较为理想和常用的制作糖尿病动物模型的药物,其大鼠常用剂量为40~75mg/kg,给药途径也较多,包括iv,ip,sc等,给药方式亦有一次性注射和多次注射。不同的给药剂量、给药途径和给药方式所得到的结果也有较大差别,大剂量一次性iv或ip虽然可以得到较高的成模率,但成模后大鼠存活质量和存活率明显较差。李明新[4]报道,通过采用中等剂量追加注射后大鼠成模率为100%,6mo死亡率为30.77%。笔者经过多次实验后采用低剂量(50mg/kg),分两次进行ip,得到了较为理想的糖尿病大鼠模型。本实验中大鼠一次性成模率为80%,8wk死亡率12.5%。大鼠成模后即表现出典型的糖尿病症状,血糖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且较为稳定,死亡大鼠解剖后未见明显的器官器质性损伤,估计可能与器官功能性损害有关。 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研究较多,如Joussen等[5]发现,STZ糖尿病大鼠在1wk时就出现了视网膜内皮细胞的损伤和死亡;Park等[6]发现,糖尿病大鼠在1wk时出现了水平细胞突触后突起的变性,在4wk时出现了节细胞的坏死;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损害的研究中,眼电生理检测是评价视功能的较为客观的指标[7,8]。Sakai等[9]发现,OPs在STZ大鼠病程2~3wk就出现异常。Hotta等[10]的研究表明,糖尿病大鼠在病程5wk过后就已出现ERG,OPs的明显异常。我们以mfERG对糖尿病大鼠能进行检测,以评价其早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下视网膜功能。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查是1990年代初开始应用于临床的一项新的视网膜功能检查方法,其能够根据临床需要将视网膜数十个或数百个部位的反应按其空间排列记录下来,从而精确地记录视网膜各个部位的视网膜电图反应,发现微小病变造成的视网膜功能变化,定量和直观地评价视网膜功能。我们证实,处于高血糖状态下的大鼠在早期阶段,即血糖升高不久已经出现了mfERG的明显异常,这就表明在糖尿病早期阶段已经出现了视网膜功能的损害,并且随着高血糖状态的持续,视网膜功能损害逐渐加重。
【参考文献】
1孙河,腾晓明,李雪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概况.中医药信,2004;4(21):2527
2吴乐正.临床多焦视觉电生理学.第1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11
3张作明,顾永昊,李莉,龙潭.大鼠多焦点视网膜电图的记录方法.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2;23(11):10461047
4李明新.早期大鼠实验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模型的建立及观察.徐州医学院学报,2005;25(5):436440
5 Joussen AM, Murata T, Tsujikawa A, Kirchhof B, Bursell SE, Adamis AP. Leukocytemediated endothelial cellinjury and death in the diabetic retina. Am J Pathol,2001;158(1):147152
6 Park SH, Park JW, Park SJ, Kim KY, Chung JW, Chun MH. Oh SJ. Apoptotic death of photoreceptors in the streptozotocininduced diabetic rat retina. Diabetologia,2003;46(9):12601268
7黄天纳,张卯年.亚临床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多焦视网膜电流图.国际眼科杂志,2006;6(3):664666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