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晓新 侯静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100044
目的:分析脉络膜息肉样血管病变(PCV)治疗后获得好视力的影响因素,了解其治疗时机及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就诊于我科并进行治疗的161例PCV患者(185只眼),其中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ETDRS字母数≥65个有24例患者的24只眼,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单双眼、随访时间、术前病程及另眼情况,记录治疗前后的BCVA的ETDRS字母数、眼底情况包括有无橘红色病灶、视网膜下出血及出血量、出血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积血、黄斑色渗出、drusen及瘢痕、OCT显示有无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FFA类型(经典性、隐匿性、微小经典性)及有无浆液性或出血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ICGA显示有无分支状血管网、有无脉络膜毛细血管高通透、病灶部位、病灶形态及病灶数量,治疗方法及病变转归,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
结果:在视力预后好的24只眼中,治疗前BCVA(ETDRS字母数)51.42±28.0个,治疗后BCVA(ETDRS字母数)77.58±6.64个,治疗前后BC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不同视力预后组间治疗前BC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其中7只眼为无临床症状眼中,仅因另眼有临床症状故行双眼ICGA检查中发现PCV病灶故一并进行治疗,另眼治疗后视力预后均差;余17只有临床症状眼的治疗前病程为28.71±14.52天。24只眼中17只眼合并少量或无视网膜下出血,占70.8%;5只眼合并玻璃体积血,占20.8%;2只眼合并出血性视网膜脱离,占8.3%;2只眼合并瘢痕,占8.3%;出血性PED14只眼,浆液性PED4只眼,分别占58.3%和16.7%,FFA均未见脉络膜血管网及息肉状病灶。ICGA均可见息肉状毛细血管扩张灶,6只眼可见异常分支的脉络膜毛细血管,占25.0%;16只眼病灶位于黄斑区,占66.7%。24只眼中6只眼接受PDT治疗,14只眼接受TTT治疗,2只眼接受PDT及TTT治疗,占91.7%,2眼仅接受玻璃体腔Avastin治疗,但PDT与TTT治疗后两组间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PCV病灶均在治疗后1周至1月内消退,其中3只眼曾出现病灶复发再次治疗后消退。
结论:术前视力较好、病程较短、视网膜下出血量少、不合并瘢痕的患眼治疗后可获得好的视力预后,PDT或TTT可以使PCV患眼获得好视力。ICGA是PCV早期诊断不可或缺的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