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n Hippel-Lindau病一例
中华眼底病杂志 1999年第2期第15卷 病例报告
作者:刘少章
单位:400042 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
关键词: 血管瘤病/诊断;视网膜;小脑疾病/诊断;血管母细胞瘤/诊断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 739.7 R771.3
患者女,15岁,右眼视力逐渐下降并外斜5个月,右眼突发性胀痛,右侧头痛,呕吐1天,于1998年2月3日入院。患者曾在外院诊断为视网膜母细胞瘤,入院前1个月在其他医院行眼眶CT扫描,提示:Coats病可能性大。入院时全身检查未见异常,B型超声检查:肝、胆、脾、胰未见异常。眼部检查:视力:右眼无光感,左眼1.0。右眼外斜15°,球结膜混合充血,角膜水肿,前房深浅正常,房水闪光阴性,瞳孔直径6mm,直接、间接对光反射消失。瞳孔缘色素外翻,晶状体轻度混浊,玻璃体及眼底情况窥不清,眼压63.98mmHg(1mmHg =0.133kPa)。诊断:①右眼Coats病;②右眼视网膜母细胞瘤?③右眼继发性青光眼。入院后第二天行头颅核磁共振扫描,提示:右侧小脑半球巨大囊性病灶,大小约2.5 cm×4.1cm×4.9cm,邻近的小脑、脑桥受压,小脑扁桃体疝入枕骨大孔。T1加权像:右眼球形态不规则,晶状体结构显示不清,玻璃体信号增高。T2加权像:为明显高信号,眼球外后壁明显增厚,有一软组织块影,与球壁不能分界。Gd-DTPA增强后右小脑半球囊壁上有一结节状强化灶,左半球病灶呈点状强化灶,周围有水肿。右侧小脑半球后上方及扁桃体处各见点状强化灶。右眼球内外后壁见一0.5 cm大小类圆形影,其信号改变、强化特征同脑内病灶。考虑:①小脑半球多发性血管母细胞瘤并右眼病变;②小脑扁桃体疝。1998年2月6日转脑外科治疗,1998年3月2日在全麻下行正中后颅窝开颅,右小脑半球肿瘤切除术,同时眼科行右眼球摘除及义眼台植入术。术后意识无障碍,定向力,记忆力无异常。四肢活动,感觉正常。摘除眼球送病理检查,光镜下见角膜上皮细胞水肿,部分区域前弹力层与上皮基底层之间有渗出液。前房大量渗出,虹膜水肿,色素弥散,根部前粘连。睫状体水肿,晶状体皮质变性,可见马氏小球。视网膜全脱离,视网膜下大量蛋白渗出液(图1)。视盘表面神经胶质增生,未见青光眼杯。肿瘤位于一侧视网膜下,其表面及附近的视网膜变性坏死,肿瘤对侧的视网膜水肿变性。瘤组织由多量毛细血管腔及部分扩张的血窦组成(图2),间质中可见圆形、多边形细胞,其胞浆丰富呈泡沫状,核圆形、深染(图3),并可见多形核白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病理诊断:①右眼视网膜血管母细胞瘤;②浆液性视网膜脱离;③继发性青光眼;④并发性白内障。小脑肿瘤病理诊断:小脑右侧血管母细胞瘤。
图1 右眼球光学显微镜像。肿瘤附近的视网膜变性、脱离。脱离的视网膜下有蛋白渗出液(箭) HE ×40 图2 右眼球光学显微镜像。肿瘤表面的视网膜坏死,瘤组织由多量的毛细血管和部分扩张的血窦组成(箭) HE ×100 图3 右眼球光学显微镜像。间质中可见圆形、多边形细胞,其胞浆丰富呈泡沫状,核圆形、深染(箭) HE×400
讨论 视网膜血管瘤病又名von Hippel病,如果视网膜和小脑均受累则称为脑视网膜血管瘤(von Hippel-Lindau,VHL)病。本病为一种遗传性疾病,较为罕见,群体中发生率约为1/40 000。九十年代初其基因连锁研究证明,本病为第3号染色体短臂(3P25-26)基因移位[1,2]。WHO分类将之划为组织来源不明的肿瘤内[3]。肿瘤在中枢神经系统可单发也可多发,可并存于小脑及视网膜。一般视网膜上应表现为毛细血管瘤,很少为血管母细胞瘤,但本例患者病理证实为血管母细胞瘤,较为少见。此外,还可发生肾癌,嗜铬细胞瘤,肾、肝、胰及副睾发生囊肿或囊腺瘤。VHL病的眼底表现为一红色圆形隆起的肿物,并有粗大或纡曲的静脉与之相连,肿瘤周围常有色素沉着。目前常将临床表现分为五期[4]:Ⅰ.临床前期:可见小的血管瘤。Ⅱ.临床期:血管扩张和血管瘤形成。Ⅲ.渗出期:瘤体周围有渗出、出血。Ⅳ.视网膜脱离期。Ⅴ.晚期:视网膜脱离、葡萄膜炎、青光眼等。晚期病例有大量渗出和血管扩张等现象时则和Coats病不易区分,且最终常继发青光眼、白内障。本例患者就曾被误诊为Coats病,视网膜母细胞瘤,因发生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和继发性青光眼导致失明,失去了治疗机会。
参考文献
[1] Choyer PL, Glenn GM,Walther MM,et al.von Hippel-Lindau disease:genetic,clinical,and imaging features.Radiology, 1995,194:629-642.
[2] Latif F,Tory K,Gnarra J, et al.Identification of the von Hippel-Lindau disease tumor suppressor gene.Science, 1993,260:1317-1320.
[3] 卞修武.神经系统疾病.见:史景泉,陈意生,主编.现代外科病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803-855.
[4] 孟淑敏,彭晓燕,综述.von Hippel-Lindau 综合征.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97,21:43-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