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监管措施确保临床使用安全
保障百姓安全使用基本药物,规范临床使用过程是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许嘉齐说,不合理用药不仅会造成医药资源严重浪费,而且会增加药害风险,产生药源性疾病,增加病人不必要的痛苦甚至导致其死亡。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还需要落实一系列的措施来确保基本药物临床使用的安全。
这些措施主要包括: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的相关制度;建立医疗卫生机构合理用药的管理制度;完善医师处方监督检查和药师处方审核制度;建立合理用药的激励与奖惩并重的有效约束机制;强化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定期检查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的配备和使用管理情况等。
许嘉齐说,有关部门将逐步实现基本药物目录、基本药物处方集与诊疗指南在制定与调整方面的协调统一。同时,还需要加快执业药师制度建设,不断加强对临床用药行为的监督管理,促进基本药物的优先和合理使用。
有关业内专家也表示,随着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逐步落实,通过规定使用基本药物的比例,控制基本药物的利润空间及通过逐步改革“以药补医”机制,医生合理使用基本药物的积极性会被进一步激发出来。
观点
落实基本药物制度关键在约束权力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以国家的信誉为老百姓举荐药物”的一种制度,倘若基本药物制度得以很好落实,那么从此以后,一种药品能否进入基本药物目录,将是决定生死存亡的大事。而政府集中采购的优势,以及医院加成销售政策的取消,将使患者享受到更为便宜的药品。
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社会公众,显然都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寄予了非常高的期望。然而,这一制度要想真正发挥效果,需要注意3个方面:其一,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制定要非常合理,这是制度有效和正常发挥积极效应的前提。其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在医疗机构要真正得到尊重,虽有目录,医院却不按目录开药,仍旧重点支持自我招标的目录外药品,那么基本药物制度肯定会被架空。其三,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省级机构统一公开招标采购药品,既可能产生更低廉的价格,也可能滋生巨大的寻租腐败空间。
在第一点上,我们首先相信药品专家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基本药物目录的动态调整管理也为继续完善和修缺补漏预备了路径。但是,由于目录的制定,不仅对所有制药企业关系甚大,更对全体国民身体健康意义非凡,因此建议公布所有参与制定目录专家的姓名,包括对现有目录个别药物或遗缺药物的不同意见,以示负责。
在第二点上,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同时要求在给患者提供的缴费明细清单中明确列示哪些属于基本药物目录,哪些不属于。使用不属于基本药物目录的药物,患者拥有提前知情的权力,医生有义务向患者说明理由。此外,医疗机构整体用药中属于基本药物目录的部分,应该有明确的比例要求,并为患者提供举报途径、制定奖励措施。
在第三点上,关键就是要约束权力。基本药物制度最大的特点,就是基于政府信誉的高度垄断性。不难想象,一个省所有公立医疗机构使用的基本药物目录,皆由一个省级政府机构来招标采购,如果对权力约束不够,将极有可能产生腐败。所以,从药物价格到药物质量,能否约束好招标采购者的权力,将直接决定患者能否从基本药物制度中获益。
某种意义上,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成败关键,正在于约束权力。唯有对采购权力实施充分有效的约束与制衡,极力遏制集中垄断体制弊端的产生,才能使基本药物制度的设计初衷真正得以实现。
摘编自8月20日《海南日报》作者:舒圣祥
观点
挤干药价水分能否缓解看病贵
作为新医改五项内容之一,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是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药物生产、流通、定价等整个产业链条,触动着各方利益。伴随着基本药物目录的公布,势必对医药企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入选目录意味着拥有稳定的销路和利润,反之,则有可能意味着发展之路的受阻。当然,这些并非普通公众关注的焦点,相比药企自身的发展,老百姓更关注的是,此举能否像专家所预计的那样“从根本上降低医疗费用”。
众所周知,医院收入主要来源于药品收入、诊疗服务收入、政府补贴三部分。三者之间显然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斩断药品收入必然意味着需要提高诊疗收入,或者加大政府补贴。但是,新医改方案似乎率先选择了前者——卫生部部长陈竺曾提出 “新医改将彻底切断以药养医渠道”,增加诊断费等目前偏低的医生正当劳务费用,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吴明江曾指出,目前中国的公立医院并非真正公立,“我们的‘公立医院’,国家投入的部分只占10%,医院需要自筹90%的资金,这些资金是‘羊毛出在羊身上’,都是从患者身上来的”。无论“以药养医”还是“以技养医”,实际上都是“以患养医”——只要医院依旧存在资金缺口,患者就必须为此“买单”,变换收费名目又能减轻他们多少实际负担呢?看病贵早已使人苦不堪言,而令公众难以承受的又岂止是药费?
公众炮轰“以药养医”,不仅仅是想降低药价,更是在呼唤一种合理的医疗成本分担,以减轻自己的医疗负担。改革医疗体制沉疴,首先就需要加大财政投入、明确政府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医院的健康发展、体现出其公益属性。
药价虚高只是看病贵的一种表现形式,颁布基本药物目录之外,属于职能部门的工作显然还有很多。
摘编自8月20 日《东方今报》作者: 赵志疆
观点
以国家信誉荐药 还要以国家信誉管药
应该说,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启动实施,因为是“以国家信誉为老百姓举荐药物”,自然公众是寄予了很大期望的,冀望新制度的启动能保证老百姓用上物美价廉的药品,解决长期诟病的药价虚高的问题。有关专家称,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事实上,早在1982年1月,中国第一部药品目录《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就已经下发,此后我国还公布过多版目录。但这些仅仅是目录,因为没有和临床使用、医疗保险等衔接,在临床的使用比例很低,没有产生影响。现在,“国家基本药物”已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170多个国家都采用了这种制度。根据报道,这次公布的基本药物,将具备4个功能:临床必需、安全有效、使用方便、价格低廉。
但要真正发挥作用,仅有一个目录是远远不够的,相关的管理配套必须跟上。已经列入名单目录的基本药物,都不是独家生产,同一种药物有几十家甚至上百家厂家生产,而且随着基本药物目录公布,生产基本药物的药企将会越来越多。而有关规定要求,一个省所有公立医疗机构使用的基本目录药物,皆由一个省级政府机构来招标采购。想想看,这将是多大的一个寻租空间,招标者能否经得住厂家的公关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一旦在这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那么将会带来两方面的隐忧:一是药品质量将难以保证,而且药价也很难做到真正的零差价,因为羊毛总要出在羊身上,各种公关的费用最终还是会强加到药价身上;其次,在使用上能不能做到真正透明也是个问题。因为,除了专业人士以外,一般患者很难分清哪些是基本药物,哪些不是。如果在医生开出的处方当中,有非基本药物目录当中的药品,患者应该有知情权,医生有必要对患者交代清楚使用这些非基本药物的理由。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生产、配送、定价、配备使用、报销及零差率销售政策等各个环节。哪一个环节落实不到位、衔接不上都将影响实施效果,如果众多的环节出现问题,将动摇这个制度的根基。好的制度,还在于好的执行!国家以“国家信誉为老百姓举荐药物”,有关部门更应该“以国家信誉为老百姓管药”,基层医院更应该“以国家信誉为患者用药”。
摘编自8月20日《鲁中晨报》作者:边立平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