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色甘酸钠联合西米替丁治疗长期反复发作、眼部反应重、部分病例有Trantasdots小点、并发盾状溃疡的重症春季结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1例用色甘酸钠联合西米替丁, 西米替丁每次400 mg,3次/d,口服,10~15 d为1个疗程, 2%色甘酸钠滴眼液,6次/d滴眼;对照组15例用吲哚美辛口服或阿斯匹林口服,用0.5%可的松滴眼液,3次/d滴眼。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66.66%患眼病情缓解,28.57%患眼好转,总有效率95.23%;对照组治疗后13.33%患眼病情缓解,46.67%患眼好转,总有效率为60.00%,两组差异极其显著(P<0.01)。结论 抗组胺H2受体的免疫调节剂西米替丁全身应用方法简单、经济,无不良反应,是选择应用于重症春季结膜炎的一种新的有效疗法。
【关键词】 西米替丁色甘酸钠 变态反应 重症春季结膜炎
春季结膜炎(Vernal keratoconjunctivitis,VKC)是一种慢性复发性变态反应性眼病。本病治疗多选糖皮质激素眼液局部滴眼,但不能久用。我所自2000年9月到2005年11月对重症春季结膜炎36例患者用局部色甘酸钠滴眼液联合应用西米替丁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中,男性25例,女11例,男女之比2.3:1;年龄7~42岁, 平均14.5岁,18岁以下患者占70%;发病至就诊时间最短1个月,最长7年不等;主要症状以奇痒为本病的突出表现,其它症状有烧灼感、患者怕光和流泪,在日光、风尘等非特异性刺激后,可致明显的结膜充血。临床症状特征有上睑铺路石样肥大乳头的睑结膜型24例,角膜缘胶样肥厚隆起的球结膜型7例,以及混合型3例。其中睑结膜型病例的上睑结膜面多覆有一层牛乳样膜,易擦去,不出血,并有黏丝状分泌物,在球结膜型和混合型病例的胶样结节中,有的可见由变性嗜酸性粒细胞和上皮细胞组成的白色小点(Trantas-dots),位于角膜缘。2例有角膜上皮缺损(盾状溃疡),位于上角膜缘,致视力减退。本组2/3病例伴有多种特应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或湿疹等。
1.2 治疗方法 36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1例用西米替丁每次400 mg,3次/d,口服,10~15 d为1个疗程,休息5 d,可作第2个疗程,局部用2%色甘酸钠滴眼液,6次/d。对照组15例,口服吲哚美辛25 mg,3次/d,儿童(2~3)mg/(kg·d),3次/d;或口服阿斯匹林片,成年人75 mg,1次/d,儿童(1.25~1.5)mg/(kg·d),0.5%可的松眼液滴液,3次/d滴眼。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治疗后痒感、异物感及羞明症状消失, 角结膜病变减轻, 结膜充血消退, 结膜囊黏丝状分泌物消失,患眼视力增进,为病情缓解; 痒感等自觉症状减轻,角结膜病变稳定,结膜充血及分泌物减少,为治疗好转; 结膜充血不减退,角结膜病变及自觉症状无好转为无效。
2.2 治疗结果 实验组21例1~2个疗程后缓解14例(66.66%),好转6例(28.57%),无效1例(4.76%),有效率95.23%;对照组15例缓解2例(13.33%),好转7例(46.67%),有效率60.00%。
3 讨论
VKC为一组过敏性结膜炎,包括常年性和季节性鼻结膜炎,特应性角结膜炎和巨乳头结膜炎等,多年来过敏性结膜炎被认为是典型的IgE介导的超敏反应(Coombs和Gell),即外来抗原作用于结膜,刺激组织产生特异性抗体IgE,附着于肥大细胞膜上。再次接触抗原,则抗原抗体结合,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化学介质,引起VKC的各种临床病变。最近临床观察本病也侵犯其他眼组织,眼睑有多量肥大细胞,泪膜有免疫球蛋白存在,受累结膜中含较多嗜碱性粒细胞,还存在纤维母细胞和毛细血管增生,表明Ⅳ型(细胞介导)过敏反应也参与VKC的发病机制[1],此外可能还有神经因素如P物质和内分泌系统(患者结膜中有过量雌激素和孕酮表达)的作用[2],过敏性眼病涉及整个眼表组织,VKC的某些特征不完全与Ⅰ型变态反应一致。有研究认为在VKC结膜组织中有Th2型淋巴细胞存在,可以产生介导VKC许多组织病理学改变的白细胞介素。由于变应性个体具有对环境变应原敏感的遗传特性, Th1和Th2亚群淋巴细胞间活化的失衡可造成Th2型细胞的过度活化,从而促使IgE(白介素4)产生过多,并分化激活肥大细胞(白介素3)、嗜酸性粒细胞(白介素5)和募集炎症细胞(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释放其他毒性细胞介质如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PC),致角膜上皮损伤, 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引起速发反应(经释放组胺),有些炎症和上皮细胞可引起纤维细胞增生及产生胶原,导致结膜病变的特征。目前认为VKC的发病机理可能是多因素的,有免疫、神经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2]。VKC多侵犯20岁以下青春前期的男孩,双眼发病,每年春季复发,少数患者可为常年性,在冬季也可复发,重者可连续复发10余年,不仅患者痛苦,且可损害视力。
西米替丁(Cemetidinum,甲氰咪胍,甲氰咪胺)[3-5]为组胺H2受体阻滞剂也是一种免疫调节剂,通过Th2细胞作用增强免疫功能,可抑制Th2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也可直接作用于肥大细胞抑制炎症递质的分泌,实验证明西米替丁可使辅助T细胞亚群维持正常水平(Th/Ts),具有重组细胞介导的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于VKC的治疗,首应避免过敏原,最好离开致敏的环境。局部治疗首选糖皮质类固醇激素短期应用,长期用激素易致激素性青光眼和白内障等严重并发症。2%甘酸钠滴眼液是一有效的肥大细胞稳定剂,能抑制组胺、5-羟色胺、慢反应物质等过敏反应介质的释放,从而阻止过敏反应介质对组织的不良作用。在接触致敏之前和正暴露于过敏环境时使用,如组胺已经释放则无效。全身治疗用吲哚美辛具有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和缓解炎症代谢毒性的双重作用,阿斯匹林通过阻断环氧化酶途径阻止前列腺素的合成,以达到治疗的作用。但此两药的疗效均不如西米替丁,已为本组临床实验所证实。VKC不仅是一局部眼病,其发病机制与全身遗传等因素有关,尝试口服用药,途径简单,全身用药也合理。因此我们认为应用西米替丁简单经济,短期治疗效果确切,无不良反应,减少复发,对于重症VKC病例为一新的有效疗法,可以选择应用。
【参考文献】
1 徐锦堂,孙秉基,方海洲,主编.眼表疾病的基础理论与临 床.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2002.264-268
2 眼科.(OPHTHALMOLOGY IN CHINA)2004,18(4):345-351
3 金同珍,主编.中国药物大词典.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1134
4 张开明,王刚,尹国华,主编.最新皮肤科学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16:80-81
5 李华年.H2受体拮抗剂临床新用途.综合临床医学,2003, 11(3):120-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