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将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分3型用中药进行治疗, 并与西药治疗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52例70眼中,治愈35眼,显效33眼,无效2眼,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50例66眼中,治愈21眼,显效32眼,无效13眼,总有效率为80.3%。
关键词 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中医药疗法 分期施治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retinopathy, CSR)是一种常见眼底病,以往多采用皮质类固醇及血管扩张药物治疗, 但近年来发现这些药物对CSR不仅无利反而有害[1]。笔者自1996年3月至1997年3月,采用中药治疗CSR患者52例70眼,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眼科学》关于CSR的诊断[2]。患眼视力下降,眼前黑影,视物变形、变色;检眼镜下黄斑区水肿,反光晕扩大,或有黄白色细点状渗出,中心反射消失或减弱;视野中心注视区有绝对或相对暗点;荧光血管造影,黄斑区有荧光素渗漏。
1.2 一般资料: 102例均为门诊患者,并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2例70眼,其中男40例,女12例;年龄最大53岁,最小20岁,平均35.5岁; 病程5~78天,平均30.4天。对照组50例66眼,其中男39例,女11例;年龄最大50岁,最小21岁,平均33.3岁;病程3~81天,平均29.2天。以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3 分期标准初期:患眼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眼前固定暗影,检查眼底可见黄斑区水肿,反光晕扩大,中心反射消失;中期:患眼视力减退,视物变形轻,眼前淡绿色暗影,检查黄斑区水肿消退或色泽暗红,有黄白色细小渗出点;后期:患眼视力略降低,无变形,无暗影,检查黄斑区色素紊乱,中心反射弱。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根据眼底表现分3期,中药相应分3型治疗。初期为水湿内停型,治宜健脾利水。药用:茯苓10g,白术10g, 猪苓10g,车前子10g(包煎), 赤小豆15g,泽兰12g,丹参12g。 中期为气滞血瘀型,治宜行气活血。药用:当归12g,川芎10g, 赤芍10g,元参15g,柴胡10g, 夏枯草12g,昆布12g,谷麦芽各10g。后期为肝肾不足型,治宜补益肝肾。 药用:楮实子12g,枸杞子12g,决明子15g,丹参15g,生石决明30g(先煎),柴胡10g,谷精草10g,茺蔚子20g。以上各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2.2 对照组:常规口服维生素C200mg,维生素B120mg, 地巴唑20mg,烟酸100mg,肌苷100mg,每日3次。
两组均治疗1个月后观察疗效。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眼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治愈:自觉症状消失,视力恢复正常或恢复到发病前水平,眼底基本正常,视野暗点消失;显效:自觉症状明显改善,视力提高≥2行,黄斑水肿、 渗出明显减轻, 中心暗点变淡或缩小;无效:治疗前后病情变化不明显。
3.2 治疗结果
3.2.1 临床疗效: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1)χ2=3.92,P<0.05;2)χ2=8.18,P<0.01。
3.2.2 视力检测分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视力分布(眼数)
治疗组治疗后视力≥5.0者34眼,占48.57%;对照组治疗后视力≥5.0者仅7眼,占11.86%,二者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χ2=21.48,P<0.01)。
3.2.3 黄斑水肿、渗出吸收率: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黄斑情况比较(眼数)
注:与对照组比较,1)χ2=3.85,P<0.05;2)χ2=4.68,P<0.05。 3.2.4 视野暗点消失率比较:治疗组治疗前视野有暗点者59眼,治疗后为5眼, 消失率为91.5%;对照组治疗前视野有暗点者54眼, 治疗后为15眼,消失率为72.2%;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χ2=5.95,P<0.01。)
4 讨论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是有自限性特点的眼病,病程为3~6个月[1] ,由于其影响视力,并造成严重的视觉障碍,给患者带来很重的心理负担。本病属中医视瞻昏渺、视瞻易色等范畴,早期多由脾失健运,水湿停滞,湿邪上泛致黄斑水肿;湿聚成痰,郁滞形成气血不畅,循环障碍,故中期黄斑色暗混浊,有点状渗出;随病情日久,肝肾不足,目失濡养致黄斑色素紊乱、中心反射减弱。《证治准绳·七窍门》中指出, 此症“目内外别无证候,但自视昏渺,蒙昧不清也”。 笔者治疗中紧紧抓住眼底黄斑区3个主要病理变化过程,早期用茯苓、猪苓、白术健脾除湿,佐以车前子、赤小豆增强利水消肿功能,酌加丹参、泽兰活血利水改善血液循环,加速黄斑水肿消散;中期主要用当归、赤芍、川芎、柴胡、郁金活血行气加强血液循环,加入元参、夏枯草、昆布、谷麦芽软坚散结,加强消瘀散结之力,从而促进黄斑渗出物吸收;后期用楮实子、枸杞子、菟丝子、丹参补肝肾益精血,草决明、生石决明、茺蔚子、谷精草清肝明目,酌加柴胡补而不滞。共奏补益肝肾、养精明目之功。
参考文献
1 申尊茂,李子良,谢立信主编眼科新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420
2 刘家琦主编实用眼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408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