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转运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重要组成部分,出色的转运工作在降低危重新生儿的病死率与伤残率上发挥很大的作用[1]。
我科于2004年1月至2006年2月,将18例(其中8例为二次手术)患有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需手术治疗的患儿转运至市眼科中心行手术治疗,手术结束待患儿麻醉清醒转回我科NICU病房继续观察与治疗,转运期间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转运的18例患儿中,男婴11例,女婴7例;胎龄28~30周5例,30~32周9例,>32周4例;出生体重1000~1499g 5例,1500~2000g 8例,>2000g 5例。转运途中面罩吸氧12例,气管插管呼吸机治疗1例。
1.2 转运设备 急救车、婴儿转运车(美国生产型号为TI-500型,其配套设施有:温箱、呼吸机、氧气、吸痰装置、蓄电池)、新生儿复苏盒(内有复苏囊、喉镜及各种型号的气管插管)、脉氧监护仪、血糖测定仪、氧浓度测定仪、急救箱(内有多种抢救药物)。转运车专人管理,定期检查各种仪器的性能,转运后及时补充急救药品及用品,保持良好备用状态。
1.3 转运人员 经过系统、严格、规范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理论的培训,有3年以上NICU专业急救经验的医生和护士各一名,了解掌握转运设备的性能和应用,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吸痰及吸氧等各种急救操作技术。
2 转运护理
2.1 转运前护理
2.1.1 清理呼吸道 吸净口鼻腔分泌物,对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患儿应吸净口鼻腔及气道的分泌物,并检查气管插管的深度及位置,固定牢固,避免移位和脱管。
2.1.2 术前4小时禁食,转运前上胃管抽净胃液,避免转运及手术过程中呕吐致窒息。
2.1.3 建立静脉通道 所有患儿均行静脉留置针穿刺,以保证转运途中静脉输液或抢救用药。
2.1.4 充分散瞳 术前2小时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每20~30分钟滴眼一次,共4~6次,瞳孔散大至5~7mm,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注意将滴眼液滴入结膜下穹隆部,滴后用无菌棉签压迫泪囊区2~3min,使药液布满于结膜囊内。转运前检查散瞳效果是否达到要求。
2.1.5 转运前30分钟预热温箱,再次检查呼吸机、吸氧及吸痰装置、监护仪等的性能,保持备用状态。
2.2 转运中的护理
2.2.1 转运中尽可能维持患儿病情的稳定,术后的患儿须待其麻醉完全清醒,生命体佂平稳方可转运,途中密切观察患儿体温、心率、氧饱和度、面色、意识、末梢循环及眼部敷料情况,患儿出现病情变化时,应将救护车暂停于路旁,使用转运车上的设备、药物进行抢救,待患儿病情稳定再继续转运。转运中曾有一例患儿出现呼吸暂停、面色发绀、氧饱和度下降至62%,立即将救护车暂停于路旁,应用复苏囊面罩加压给氧,3分钟后患儿面色转红,氧饱和度上升至90%,患儿病情稳定后继续转回病房。
2.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早产儿由于呼吸中枢未成熟,常有不规则间歇呼吸或呼吸暂停,且由于咳嗽反射较弱,粘液在气管内不易咳出,容易引起呼吸道梗阻或吸入性肺炎[2]。应密切观察患儿面色、呼吸及血氧饱和度情况,患儿平卧或侧卧头偏一侧,防止误吸致窒息,可根据病情给予面罩、箱内或鼻导管给氧,监测吸入氧浓度,防止过度吸氧,导致氧中毒。
2.2.3 注意保暖 早产儿尤其是低出生体重儿由于体温中枢发育不成熟,棕色脂肪少,基础代谢低,体表面积相对大,使散热增加,容易出现低体温,导致早产儿发生缺氧、酸中毒、硬肿症及呼吸暂停[3]。转运中将患儿放入预热好的温箱中,根据患儿的胎龄、日龄、体重选择中性温度,使患儿的体温维持在36.5~37.5℃。
2.2.4 妥善固定,防止意外 将患儿置于转运温箱中,并在胸、腹、腿部系上安全带固定于温箱内,转运温箱固定在急救车的固定架上,防止汽车颠簸、震动导致早产儿颅内出血等并发症,患儿躁动时可适当使用镇静剂。
2.2.5 监测血糖 早产儿体内糖原储备有限,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能力低下,且术前、术后禁食,易出现低血糖,故应密切监测血糖,术前建立静脉通道,给予10%葡萄糖液,用输液泵按4~6mg/kg.min的速率输入,直至术后转回NICU病房中,以防止低血糖。
2.3 转运后的护理
2.3.1 婴儿转回NICU后,给予上抢救台或温箱中保暖,固定好氧气管、静脉输液管、气管插管等,连接好监护仪,与值班医生、护士交接患儿术中及转运途中的病情和相关的处理情况,填写转运记录单。
2.3.2 清理转运车,清点、补充转运车上各种抢救药品、用品,消毒温箱并充电,保持备用状态。
3 讨论 随着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抢救成功率的提高,幸存者中ROP的发生率在我国有逐年上升的趋势[4],严重危害儿童生存质量,且易导致医疗纠纷。卫生部印发《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变病指南的通知》(卫医发[2004]104号)及附件(下称《指南》),表明了国家及社会对ROP筛查、防治的重视。我科于2004年1月起依卫生部《指南》规定,将出生体重<2000g、胎龄<35周的早产儿或胎龄<35周有吸氧史的患儿作为ROP的筛查对象,早期发现有ROP改变的21例,其中发展成ROPⅢ期需要治疗有10例。由于我院为妇幼保健机构,手术治疗ROP的条件尚不完善,而眼科中心不具备完善的新生儿病房及NICU,不能完成专科的护理和必要的监护。因此,将筛查出具备手术治疗指征的患儿采取双向转运至市眼科中心进行冷凝激光手术,术后的患儿转回我科NICU病房继续观察治疗,实现资源及技术共享。所转运的18例患儿,由于在转运中密切观察病情,并采取了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固定好患儿、妥善固定各种管道、监测血糖等措施,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或死亡。本课题在国内率先采取双向转运防治ROP,避免了患儿伤残,提高其本身及家庭的生存质量,节省了医疗资源,降低住院费用,具有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沈平.危重新生儿转运程序及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27):21
2.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422~423
3.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68~69
4.周丹虹,张志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高危因素分析.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5;23(8):8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