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临床医学 → 经验交流 → 正文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中药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临床观察

http://www.cnophol.com 2009-9-23 10:01:25 中华眼科在线

    【摘要】目的 观察中药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60例脾肾阳虚型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内服中药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30例仅予内服中药治疗。2组均1个月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药配合穴位注射方法是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有效方法之一。

    【关键词】  视网膜炎 色素性 中药疗法 穴位疗法;水针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pigmentosa retinae treated by Chinese herb medicine point injection.Methods 60patients with pigmentosa retinae(spleen and kidney deficiency)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Patients in treatment group(n=30)were treated by combination of Chinese herb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point injection.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n=30)treated by Chinese herbs only.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reatment group was higher(83.33%)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65.33%,P<0.05).Conclusion Combination of Chinese herb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point injection was one of the effective methods on pigmentosa retinae.

    【Key Words】 Retinitis;Chinese herb therapy;Point therapy;Water acupuncture therapy

     2004-01—2006-07,笔者运用中药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30例,并与单纯中药口服治疗30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60例均为我院住院或门诊患者,均为单眼患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45岁,平均31岁;病程1~5年。对照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46岁,平均43岁;病程1~5年。2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 确定诊断。①夜盲;②视野缩小,早期环状暗点,并随病情逐渐向内外两侧扩大,晚期呈10°以内管状视野,进而影响黄斑,中心视力减退可致失明;③视网膜血管显著变细,早期在赤道部散布骨细胞样色素,随病情进展,视乳头呈蜡黄色,色素向周边部和后极部扩展,可覆盖于视网膜血管上,视网膜呈青灰色可透见硬化的脉络膜血管;④视网膜电图(ERG),a波、b波振幅降低,峰时延迟,以致消失,呈熄灭型;⑤常有家族史。中医辨证为脾肾 阳虚证。

    1.3 纳入标准 年龄13~46岁,符合本病诊断及中医辨证标准中脾肾阳虚证者。

    1.4 排除标准 年龄<13岁或>46岁,妊娠或哺乳期妇女,高血压病及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者。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 予右归丸加减。药物组成:熟地黄15g,山药15g,当归15g,鹿角胶10g,菟丝子15g,山茱萸15g,肉桂6g,郁金15g,赤芍药15g,丹参15g,川芎12g。水煎服,日1剂。

    1.5.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穴位注射。眼穴注射:取双侧四白、球后、承泣、太阳、丝竹空、鱼腰、攒竹、瞳子 骨羽 人彡每次选取2个穴位,每个穴位常规消毒后针刺,提插捻转,得气后立即注入参附注射液(三九企业集团雅安三九药业有限公司,批号040619)0.1mL,隔日1次。四肢体穴注射:取双侧合谷、足三里、三阴交,每次选取4个穴位,每个穴位常规消毒后针刺,提插捻转,得气后立即注入参附注射液0.2mL,隔日1次。背穴注射:取肝俞、肾俞,选取4个穴位,每个穴位常规消毒后针刺,提插捻转,得气后立即注入香丹注射液(四川升和制药有限公司,批号Z20043741)0.1mL,隔日1次。

    1.5.3 疗程 2组均1个月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6 疗效标准

    [1]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判定疗效。视力:按5分记录分级,0.1以下者以光感、手动、指数、0.02、0.04、0.06、0.08为递增级差;0.1及0.1以上者按行分级。显效:视力增进3行以上或3级以上,视野扩大10°以上;有效:视力增进2~3行或2~3级,视野扩大≥5°;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者。对视力提高属显效范围,但视野扩大<10°或无明显扩大者属有效病例。

    2 结 果

    2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3 讨 论

    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是一组进行性感光细胞及色素上皮功能丧失的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疾病,以夜盲、进行性视野损害、眼底色素沉着和ERG异常或无波为其主要临床特征[4,5] ,RP是眼科最常见的遗传性视网膜疾病,世界各国发病率为1.3000~1.5000,在西方国家累及约(1~2).5000的新生儿[2] 。据估计,世界上有150万人患此病,是遗传性视觉损害和致盲的最常见原因之一[2] 。由于尚无特殊的治疗手段,现已成为世界眼科重点研究的难题之一[2] 。RP类似于中医学高风内障,认为本病为先天禀赋不足,肝肾脾虚血滞,血脉枯涩,脉道不通所致[3] 。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笔者对RP脾肾阳虚型的治疗采用右归丸温补肾阳,填精止遗,又加用郁金、赤芍药、丹参、川芎等活血通络,乃是因为“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人之眼耳鼻舌……能为用者,皆由升降出入之通利也,有所闭塞者,不能为用也,若目无所见”(《河间六书》)。根据中医学理论,结合近代研究, 配合活血化瘀药非常重要。故治疗组用香丹注射液,可扩  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从而使视网膜的供血、供氧状况得到好转。可以提高视网膜视细胞的敏感性,改善视网膜的营养与代谢,从而有利于提高视力,有改善视敏度及视网膜电图的作用。参附注射液由红参、黑附子提取物组成,具有补益元气、益气生血、温肾助阳等功效。参附注射液是辛热之品,对偏气虚、阳虚者效果较好,对全面提高机体免疫力与代谢均有促进作用。中药穴位注射在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和减缓病情发展方面有一定的作用。药物穴位注射又名水针疗法,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以激发经络、穴位的治疗作用,结合现代医药学中的药物药理作用和注射方法而形成的,能起到穴位、针刺、药物三结合作用的一种独特方法。一方面针刺和药物作用直接刺激了经络上的穴位,既有针刺对穴位的机械性刺激,又有药物的化学性刺激,二者发生协同作用,产生一定的疗效;另一方面,穴位注射后,药物吸收需要一定的时间,可在穴位内维持较长的时间,故可延长穴位的治疗时间,增强穴位的治疗效能,并使之沿经络循行以疏通经气,直达眼底,充分发挥穴位和药物的共同治疗作用;再有,药物对穴位的作用亦可通过神经系统和神经体液系统作用于机体。穴位注射疗法不仅为针刺治病提供了有效的特异性穴位刺激物,而且也为药物提供了相对特异性的给药途径(经络穴位),能减少用药量,提高疗效。

(来源:互联网)(责编:xhhdm)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下一条信息: 没有了
  • 更多关于(眼睛,中华眼科在线,眼科,视网膜炎,色素性,中药疗法,穴位疗法,水针)的信息
      热门图文

    眼妆窍门改善浮肿金鱼

    秋日明眸护理点睛之术

    阻击生命中第一条皱纹

    几个拯救肉泡眼小窍门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ad推广
      图话健康
    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中国视力网中国眼网眼镜人久久眼科网华夏健康网健康863阿里医药眼科网首席医学网近视眼治疗寻医问药
    全球医院网保健医生在线眼科英智眼科浙江眼科网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