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RGP 屈光 参差性 弱视
屈光参差性弱视是儿童弱视的一种,常规治疗方法为配戴框架眼镜结合单眼遮盖、视刺激疗法及精细作业,但治疗周期较长,且对屈光参差>3D的患儿疗效不理想。为寻找更好的方法,作者自2004年6月至2006年4月应用治疗屈光参差性弱视的40例单眼弱视患儿,观察视力提高情况,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0例患儿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8~15岁,平均10.9岁。按随机表法分成两组,甲组配戴高透氧基角膜接触镜(RGP),乙组配戴框架眼镜,每组各20例。屈光参差性弱视的诊断和分类按1996年4月中华眼科学会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工作会议的标准[1]。两组患儿治疗前均行远、近视力测定,眼前节和眼底检查,散瞳验光,斜视的定性和定量检查,角膜地形图检查等,甲组患儿治疗前进行角膜荧光素染色和泪液分泌试验检查。(4)两组患儿在年龄(甲组11.2±0.4,乙组10.5±0.50);性别(甲组男女比例为0.89:1,乙组男女比例为0.77:1);弱视程度:甲组矫正视力(4.53±0.13)、乙组(4.58±0.14);弱视性质:甲组复性远视散光13例、单纯远视4例、单纯远视散光2例、复性远视散光1例。乙组复性远视散光11例、单纯远视7例、单纯远视散光1例、复性远视散光1例;屈光参差度分布:甲组(2.46±0.12)D,乙组(2.37±0.11)D;散光度分布:甲组(1.68±0.13)D,乙组(1.65±0.12)D,均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
(1)甲组:根据标准RGP验配程序进行各项检查,并根据角膜曲率和直径选择相应基弧参数的试戴镜片进行试戴,适应后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进行配镜状态评估,调整并确定合适的基弧和直径,然后追加验光(远视尽量足矫),最后确定RGP的验配度数。均采用杭州××有限公司RGP镜片,镜片材料为氟硅丙烯酸脂,透氧系数DK为140。按RGP的验配要求,在配带后1、3、7d,1、3、6、9、12个月定期复查,记录裸眼、矫正视力,配适情况,相关并发症及处理,在配戴RGP半个月后开始辅以单眼遮盖、视刺激治疗和每日精细训练。(2)乙组:阿托品散瞳检影后在综合验光仪上进行规范的主觉验光后确定合适度数,选择合适镜架镜片,辅助弱视综合治疗。(3)随访与观察:完整保留两组患儿复查的各项临床检查结果,对比观察治疗后6、12个月时两组患儿的裸眼和矫正视力。
1.3 治疗结果评定标准
对弱视的疗效评价根据中华眼科学会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通过的标准,矫正视力>4.9判断为有效,矫正视力<4.9为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组间t检验。
2 结果
6个月后甲组裸眼和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13例矫正视力>4.9 有效率达65%。乙组仅3例矫正视力>4.9,有效率15%,两组有效率经组间t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12个月后甲组18例矫正视力>4.9,有效率达90%,乙组8例矫正视力>4.9,有效率为40%,两组有效率经组间t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见表2。12个月的治疗过程中,甲组患儿中有3例因角膜上皮损伤分别有4d左右的停戴,予消炎和角膜 上皮修复处理后续戴RGP,未出现镜片脱落、破损和护理等方面的情况;乙组患儿对所配戴的眼镜均耐受。表1 6个月时两组疗效对比(略)表2 12个月时两组患儿疗效对比(略)
3 讨论
屈光参差性弱视是由于双眼屈光相差太大,导致双眼对同一物体像差太大超过大脑融像功能,不能维持双眼单视,屈光度数高的一眼视网膜中央区物像被抑制,通过抑制视力较低眼,使其得不到视觉刺激,致该眼视功能发育障碍而形成弱视,一般认为远视更易发生,本组病例资料中的弱视性质分类统计数量证明这一点。 国内孟祥成报道,屈光参差性弱视占各类弱视的13.5%左右[2]。此类弱视因一眼视力较好故不易被发现,有些儿童常在无意中遮盖一眼,才发现另眼为低视力,就诊年龄较斜视性弱视相对晚。屈光参差性弱视是儿童弱视中治疗难度较大的一种,常规戴框架眼镜疗效较差,本资料中乙组治疗6个月有效率仅15%,12个月40%,同时在乙组治疗无效的患儿中屈光参差程度均较大,且散光度数均较高,其原因与框架眼镜所致的双眼像差和框架眼镜对高度散光矫正效果欠佳等因素有关。 高透氧硬性角膜接触镜具有良好的透氧性,抗沉淀性和配戴舒适性,且极少引起角膜感染,近年来在治疗角膜不规则散光、屈光参差、圆锥角膜和无晶体眼等患儿中显示出其良好的疗效[3]。由于RGP导致视网膜像差仅为相同度数框架眼镜的1/3,同时其特有的泪液透镜作用,可较好的矫正角膜散光[4],所以相对于框架眼镜,配戴RGP可提供更清晰的像质,矫正视力更为理想,而且RGP不受屈光参差程度的限制,故可对远视程度较高眼行足量矫正,使视网膜原本模糊的物像变得清晰,从而解除对弱视眼的形觉剥夺,联合单眼遮盖、视刺激等疗法的综合运用,最终达到建立双眼单视的目的[5]。
根据本文甲乙两组在治疗6个月和12个月时的视力恢复情况和对比,两组疗效存在显著性差异,故此作者认为使用RGP治疗屈光参差性弱视是安全有效的,与框架眼镜相比RGP具有明显的优势,且未发现并发症。当然严格控制适应证、规范验配、正确护理和定期复查是RGP治疗的必要条件,同时它仅适用于能够配合治疗的儿童,年龄一般需>8岁。
【参考文献】
1 中华眼科学会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 弱视的定义、分类及疗效评价标准. 中国斜视和小儿眼科杂志,1996, 4(3): 97.
2 孟祥成,高效曼,刘亚娜.不同类型弱视的屈光状态分析.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4,12(12):733.
3 王旭飞, 李勤. 硬性角膜接触镜在临床中的应用.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4,22(10):761~764.
4 吕帆. 角膜接触镜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59.
5 孙志敏,姚祖荣,宋愈.综合疗法治疗发育性弱视234例.国际眼科杂志,2004,4(1):183~1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