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声桃 王丽娅 韩雷 岳娟 李金
河南省眼科研究所 450003
目的:研究互隔交链孢霉性角膜炎的临床及病原学特征,改进真菌小培养的方法。
方法:对疑似真菌性角膜炎患者,HRT3检查,角膜刮片染色,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并Etest药敏试验,给与患者抗真菌药物治疗。
结果:患者女,57岁,右眼苹果树枝扎伤20天,结膜中度混合性充血,瞳孔中央稍偏颞下方角膜4x5mm密度不均白色溃疡,边缘模糊。角膜刮片10%KOH湿片及姬姆萨染色可见大量真菌菌丝,直径4.5-10μm,粗细不均,锐角或直角分支外,尚有较多厚垣孢子。HRT3 显示自角膜表面至角膜内57μum,粗细不均,呈锐角或直角分支的线型高反光真菌菌丝,在病灶中心及边缘侵润生长。小培养即在PDA平皿培养3天的菌落一侧平放无菌盖玻片,7天后观察。显示棕色真菌菌丝,球拍样、砖墙分隔的分生孢子在较短的棕色分生孢子梗末端链状生长。Etest结果显示该菌对5-氟胞嘧啶耐药,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益康唑、伏立康唑、克霉唑、酮康唑、咪康唑、伊曲康唑、特比奈芬敏感。给与该患者0.1%二性霉素B滴眼液、3%酮康唑滴眼液交替点眼,一月痊愈。
结论:互隔交链孢霉在角膜刮片中特征明显,在角膜内侵润较浅,对多种抗真菌药物敏感,其引起的角膜炎对药物治疗反应好;在PDA平皿上加盖无菌盖玻片做小培养,方法简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