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 果
术后每天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术眼及检查眼压。术后第1天前房正常者:A组25眼,占89.29%,浅前房Ⅰ度者3眼,术后3天均恢复正常;B组23眼,占76.67%,两者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其中Ⅰ度浅前房4眼,Ⅱ度2眼,Ⅲ度1眼,经常规处理后2~10天恢复正常。术后前房闪辉A组5眼,占17.86%,B组14眼,占46.67%,前房闪辉均于术后3天内消失,两者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术后前房出血A组1眼,占3.57%,B组4眼,占13.33%,前房出血均自行吸收,两者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术后第5天测眼压,A组平均眼压为8.57±3.52 mmHg,B组为6.04±3.26 mmHg,其中<5 mmHg的分别为1眼和8眼,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术后视力不变者21眼,下降者7眼,B组术后视力不变者22眼,下降者8眼,两者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随访3个月~2年,在不使用任何降压药物的情况下,A组眼压正常者23眼,占82.14%,B组眼压正常者25眼,占83.33%,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表1 两组患者术后情况比较(略)
讨 论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是一种新型的抗青光眼手术,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发展至今,我国的眼科医生已熟练地掌握了该手术的技巧。由于无前房内操作,术后并发症少,且术中植入了不同类型的植入物于减压室中,维持了术后功能性滤过作用,因此NPTS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
观察发现,MT组术后早期眼压明显低于NPTS组,两者比较眼压低于5 mmHg的眼数有统计学意义,而两者的巩膜瓣均采用了牢固缝合技术,说明NPTS非穿透的小梁网狄氏膜部分确实起到了限制术后早期房水过度外流的作用,降低了低眼压的发生。而术后早期低眼压与脉络膜脱离有直接关系[2],从而严重影响视力。由于NPTS术不需作虹膜周边切除,消除了对虹膜的损伤和对血房水屏障的破坏,减轻了前房炎症反应的发生,使患者术后恢复快。有人认为滤过术后有30%患者可能发生白内障,而白内障的发生与手术操作、术后虹膜炎症、长期低眼压和浅前房有密切关系[2]。NPTS由于术中不进入前房,减少了前房操作和晶体损伤的机会,从而能降低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发生。在长期的随访中我们发现NPTS降压效果不亚于MT,两组术后成功率没有显著差异,这充分说明了NPTS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青光眼术式,值得推广和应用。
但NPTS却同样面临着术后晚期滤过道瘢痕化的问题,针对这一原因出现了很多手术方法,国内报道有植入粘弹剂,羊膜,生物胶等[3] 。而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医疗资源十分有限,术中植入这些材料多为进口材料,使用会导致病人费用的增加,实属不可取之举。丝裂霉素(MMC)具有抑制滤过道纤维细胞增生和瘢痕的形成的作用[4],我们在术中采用了MMC处理巩膜瓣,同时植入经MMC长时间浸泡过的自体巩膜瓣,具有取材方便,经济实惠等优点,适合我国的国情,能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特别适用于贫困边远地区的眼科医生开展,同时由于自体巩膜瓣长时间浸泡了MMC之后再植入巩膜瓣下,相当于一个MMC的缓释片置于巩膜瓣下,能长时间作用于成纤维细胞,抑制巩膜瓣的早期愈合,起到了维持术后功能性滤过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绍珍.眼科手术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513.
[2]周文炳.临床青光眼[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22-426.
[3]张鹜坤,陶 源,王玉国,等.非穿透小梁手术联合应用植入物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3,21(2):133-135.
[4]郑康铿,黄梓材,邹海棠,等.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羊膜与丝裂霉素 C 的对比研究[J].眼科学报,2005,21(2):85-87.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