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雪梅 成晓莲 作者单位:743400甘肃省静宁县人民医院眼科
【摘要】 目的:1997~2005年确诊为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炎患者42例(46眼),观察中西医结合和西医对照治疗的效果。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视力(均为矫正视力)达0.8以上(占61.9%),复发率95%;西医治疗视力达0.8以上者占28.6%,复发率42.9%。结论: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好、复发率低,视力恢复及预后均好,效果明显优于西医治疗。
【关键词】 中西医治疗 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炎 效果
资料与方法 本组确诊为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炎的患者42例(46眼),男33例,女9例;年龄16~48岁,平均34岁;病史5天~3个月。确诊为中浆30例(34眼),中渗12例(12眼)。所有病例均治疗至自觉症状消失,视力不再继续提高,有出血者出血吸收为止。 方法:中浆、中渗都平均分为两组,前组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组西医治疗。前组21例,根据临床表现辨证施治分为以下4型:①脾气虚弱,浊气上犯型。治以健脾化痰,通络明目,方用加味温胆汤。处方:太子参10g,白术15g,茯苓15g,半夏10g,枳实10g,竹茹8g,陈皮6g,泽兰6g。日1剂,连服7剂。②肝肾阴虚,精血亏耗型。治以滋养肝肾,通络明目。方用杞菊地黄汤加味。处方:熟地15g,熟山药15g,山萸肉15g,生地12g,枸杞子12g,茯苓12g,泽泻12g,丹皮10g,橘皮10g。眼底出血多者,可加当归、牛膝之类,以增强养血活血,通络消滞作用。日1剂,连服7剂,痊愈后口服杞菊地黄丸巩固疗效。③情志郁结,气滞血瘀型,治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处方:柴胡15g,丹皮15g,山栀子10g,白芍10g,茯苓10g,当归8g,白术8g,薄荷5g,生姜5g,甘草5g。可加用黄苓、丹参、郁金以增清热疏肝,行血活血的功效。日1剂,连服7剂。渗出未完全吸收者,给桃红四物汤加减,连服7~10剂或更多,视力不再提高时给复明片口服。④心营亏损,神志衰微型。治以养心宁神,益脾行血。方用人参养荣汤。处方:党参20g,黄芪20g,茯苓15g,五味子10g,柏子仁10g,当归6g,远志6g,半夏6g,肉桂3g,甘草3g。日1剂,连服7剂。21例患者服药期间加服西药。 西医治疗组给芦丁片、维生素E胶丸等及对症处理,部分患者行激光治疗。 结果 中西医结合组21例(24眼):中浆15例,1例1.0左右、2例0.8左右、3例0.6左右,治疗恢复至1.0;6例视力为0.4~0.7治疗至0.8;2例由0.1~0.2恢复至0.4;1例因反复发作,最终视力0.3。中渗6例,1例由0.3增至0.8,2例由0.1~0.2增至0.5左右;2例为0.08~0.2增至0.3~0.4;1例反复发作,最终视力0.05,21例患者视力达0.8以上占61.9%复发率9.5%。 西医治疗21例(22眼),中浆15例(16眼),6例由0.5~0.9恢复至1.0,随访复发2例,最终治疗视力0.3、0.5;7例由0.4~0.6恢复至0.7~0.8、2例由0.1~0.2恢复至0.4左右,随访复发5例,最终视力1例0.1,2例0,3左右,2例0.4~0.5。中渗6例,2例由0.2~0.3增至0.5~0.7,2例由0.08左右增至0.3;反复发作2例,最终视力0.04~0.1。21例视力0.8以上占28.6%,复发率42.9%。 讨论 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炎多见于20~45岁青壮年,中浆多为男性,男女之比7~10∶1,多单眼发病,双眼发病者占7%~13%[1]。据统计1/3或半数可以复发,10%病例可多次复发,50%病例复发期在一年左右,顽固者可长达10年[2]。西医对本病治疗缺乏特效方法,也不能控制其复发,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好且能降低复发率。 《内经》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故对脾气虚弱,浊邪上犯致本病,治宜健脾利湿祛痰清热为主。 肝主疏泄,喜条达,肝失条达,气滞血瘀,壅遏目窍,故视力网膜充血甚至渗出、出血、视物不明,眼球作痛。大凡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炎中,发病较突然,视力急剧下降,其病因多以脾虚失运,痰湿水邪和肝失条达、气滞血瘀所致为主。而起病缓慢,视力逐渐减退多以肝肾虚损为主。因肝为刚脏,赖肾水滋养,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若肝血不足,或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肾精亏损,失于调摄致目失涵养。《景岳全书》指出:“肝肾之气充,则精彩光明,肝肾之气乏则目昏蒙。”肝肾两亏,目失濡养,故目内干湿,视物昏朦,肝肾精血不充,血脉不利,则目内滞留之渗出物以及沉着之色素难以消退,故病程较长。对肝肾不足,目失滋养所致本病治宜补益肝肾明目为全。 对于久病过劳所致气血不足,心营亏损,神光衰微引起的本病,治宜养心补血,兼以健脾。 根据临床实践,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炎中西医结合治疗视力恢复好,复发率低,明显优于西医药治疗。但必须辨清病机,审因论治,不必拘泥于上述几型,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家琦,主编.实用眼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495-509.
2 李风鸣,主编.眼科全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2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