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琳 吕勇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450052
目的:观察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切削治疗高度近视患者的手术前后患者对比敏感度、眩光以及角膜波前像差的变化,评价其对视觉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拟做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切削的高度近视患者(-6.0≤球镜≤-10.0D,柱镜≤-2.0D)。手术均采用美国博士伦公司Technolas217z型准分子激光治疗系统,对比敏感度检查采用美国OPTEC6500眩光对比敏感度测试仪,波前像差分析采用美国博士伦公司Zywave像差仪。术前、术后检查裸眼视力、屈光度、对比敏感度及波前像差分析。采用SPSS10.0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术后裸眼视力均达到术前矫正视力,部分患者比术前矫正视力提高2行;术后1周高阶像差增加,术后1月和3月逐渐降低,术后3月和术前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月和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术后1周各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及眩光敏感度与术前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3月时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均有所恢复,低频率段恢复至接近术前水平,中、高频率段恢复较慢和术前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月时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均恢复至术前水平。
结论: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切削有效地提高高度近视患者的远视力,部分患者可以获得超常视力,但是术后仍有高阶像差的增加和对比敏感度的下降。常规检查结合像差和对比敏感度的变化可以更全面、客观地评价高度近视患者WAGCA术后视功能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