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梅红云 杨 萍 樊有集 王茜岭 张继旭 普晓燕
【摘要】 角膜缘干细胞相对缺乏是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而加强术前病例选择、术中严格规范操作和术后辅助治疗相结合对降低术后复发率很有帮助。
【关键词】 翼状胬肉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复发原因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多发病。本文总结了我科2006年-2008年行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312例术后疗效与复发相关原因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科2006年—2008年行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312例,394眼。其中男71例(82眼),女241例(312眼),年龄 33岁—68岁。复发性胬肉48例。
1.2手术方法 胬肉球结膜下麻醉后,沿胬肉颈部剪开球结膜,分离并剪除结膜下肥厚增生组织至距泪阜部半月襞2mm。剥离角膜面上的胬肉头部,刮除干净角巩膜面上残余胬肉组织,巩膜表面充分止血。取同眼上方十儿点与植床大小相应的带角膜缘干细胞的球结膜移植瓣(取入角膜缘内0.5mm),移植到翼状胬肉切除区,10-0尼龙线缝线固定。术后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万单位与地塞米松2.5mg。
1.3术后处理及观察 术后24小时换药,抗生素眼液与类固醇眼液每日点眼。观察角膜、结膜创面愈合情况,移植片颜色、血管及有无充血、水肿、移位、感染和增生等情况。术后10-14天拆线,1月、3月、半年、1年复查。
1.4术后疗效评估标准 治愈:术区结膜光滑平整,无充血、增生,角膜面上皮完整,无新生血管及组织侵润。胬肉复发:结膜增生隆起再次侵入角膜缘内为完全复发;结膜明显充血,有新生血管胚芽及局部组织增生但尚未侵入角膜缘内为早期复发。
2 结果
一般术后3-5天患者流泪刺激症状明显减轻,拆线后不适感逐渐消失。植片3-5天轻度充血水肿,7-10天后血管充盈,水肿消退,愈合。角膜创面3天后上皮修复光滑。上方结膜取材处5-7天后上皮愈合。2月后植片边界与周围组织分辨不清。所有394眼中有15眼于3-8月内复发,复发率为3.81%。其中8眼为早期复发,结膜充血伴分泌物,局部异常增生,但尚未侵及角膜。予球结膜下注射曲安奈德4mg、加强抗感染治疗及吲哚美辛眼液、类固醇眼液点眼,一周后局部增生组织明显缩小,充血减轻,两周后充血及新生血管消退,结膜回复平整光滑,治愈。随访0.5年-2年无复发。7眼胬肉术后完全复发,经上述治疗无消退,完全复发率为1.78%。
3 讨论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是近些年治疗翼状胬肉较为推广的一种术式,但仍存有一定复发率,约3%-8%,经总结分析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角膜缘干细胞相对缺乏是翼状胬肉复发的主要原因。其中存在非手术原因和手术原因。鉴于目前缺乏确定移植区干细胞数量的方法, 只能根据角膜缘的相关表现如新生血管和慢性炎症反应初步评估,若患者存在以上情况,则所取移植瓣的“干细胞”本身可能就缺乏或不健康,术后易复发。(2)炎症反应:存在非感染性炎症和感染性炎症。手术时在切除增生组织完全的同时应避免加重手术创伤。过多损伤正常角结膜组织、巩膜表面及Tenon囊,避免形成瘢痕和过多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术后可适量应用类固醇激素和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以减轻炎症反应。本组15眼复发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染,因此控制胬肉切除术中、术后炎症感染对预防胬肉复发有重要意义。(3)胬肉残留。应在显微镜下耐心细致分离,使角巩膜面及保留的球结膜下尽量不带有异常增生组织。变性球结膜应予切除,切除胬肉范围应超出胬肉边界至少1mm,但又不能过多损伤正常眼表组织,避免结膜囊短缩、睑球粘连。(4)移植瓣的平整度。术中注意表层巩膜不宜过多损伤,避免瘢痕形成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所取移植瓣与胬肉切除区形态大小一致,避免松弛和紧张。植片角膜缘侧应与创区的角膜缘侧吻合,正反面正确。术中止血充分,可予轻度烧灼及1‰肾上素棉球压迫止血,避免术后瓣下出血。植片尽量薄,不得附带过多结膜下筋膜组织。缝线固定牢固,植片无移位、边角卷曲,需10-0尼龙线固定于浅层巩膜表面。(5)术后的密切观察与辅助治疗。应积极有效地抗感染治疗、结膜下注射曲安奈德、应用类固醇及吲哚美辛眼液以减轻炎症反应,及时把新生血管和成纤维细胞阻止在胚芽状态,有效控制胬肉的完全复发。(6)术前病例的选择。术前应尽量选择无活动性炎症、体部小,不肥厚,角膜缘血管翳轻,无干眼症状者,无睑内翻倒睫、睑外翻及既往眼部化学性损伤、慢性炎症等外眼疾患者可有效避免术后复发。
综上所述,为尽量防止胬肉术后复发,应做好术前病例选择、术中严格规范操作和术后辅助治疗相结合。但翼状胬肉的发病与复发机制复杂,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参 考 文 献
[1] 潘志强.角膜缘干细胞研究及相关问题.中华眼科杂志[J],2006,42(8):676-678.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