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讨论
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儿童白内障的一种比较好的选择[1]。儿童白内障的形成妨碍了正常的视觉发育,使视网膜细胞得不到充分的光线刺激,从而发生形觉剥夺性弱视,影响双眼单视的功能。对外伤后形成的白内障,若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严重时可形成废用性外斜。因此,手术时机极为重要[2]。3岁以后儿童眼球大小,屈光状态及解剖结构与成人接近,已具备植入人工晶状体的条件,因此,许多学者认为人工晶状体植入的适宜年龄为3岁以上[3-5]。这样既安全又利于视力的恢复。而在儿童白内障术后,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为100%[6]。目前一致认为 ,后发性白内障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白内障术后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在囊上增生,移行,纤维化生,最终引起后囊的皱缩和纤维化,出现混浊。而后囊是术后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移行化生的良好支架[7,8]。另外,由于儿童患者的晶状体上皮细胞的活性较成年患者强,因此儿童成为后发性白内障的高危人群[8]。
本组病例均选择3岁以上儿童行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符合眼球发育,而且采用折叠式人工晶状体,只需3mm切口即可植入,不需扩大切口,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由于手术带来的散光,以利于手术后视力的恢复,同时减少术中玻璃体脱出等并发症的发生。
本组病例采用植入人工晶状体后,于晶状体光学面下作后囊膜的连续环形撕囊,同时在玻璃体前界膜前注入透明质酸钠,减少了玻璃体脱出的发生。本组病例在瞳孔中央光学区均未发生后发性白内障。术中彻底清除溢出的玻璃体是防止术后发生瞳孔移位的关键。
由于儿童的血—眼屏障未发育完善与组织反应性高,使手术的炎症反应较成人明显,并且持续时间长,严重者可有机化膜形成,尤其是外伤性白内障更为严重[9]。术中操作轻柔,使用好的粘弹剂,将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可减轻炎症反应。术后使用激素及散瞳治疗,可控制炎症反应。本组病例术后均有程度不同的色素膜反应,有8例较重,出现前房渗出,均经局部及全身使用激素及复方托吡卡胺(美多丽P)散瞳后,于1~2wk后消退。
由本组病例说明,儿童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参考文献】
1姚瞻,谢立信,黄钰森,王智鹏.折叠式人工晶体治疗儿童白内障的初步报告.中华眼科杂志,2002;389(8):488-489
2潘永称,汤萍.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儿童屈光状态的影响.中华眼科杂志,2001;37:328
3谢立信,董小光, 曹景,李绍伟,史伟云,纪惠谦.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摘除和人工晶状体植入.中华眼科杂志,1998;34(2):99-102
4 史慧敏,李诲,黄毅.超声乳化吸出先天性白内障,国际眼科杂志,2006;6(1):181-193
5马勇,王建萍,车选义.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39例手术治疗.国际眼科杂志,2005;5(3):466-467
6朱格非,黄菊天,徐锦堂,葛钧,罗小玲.儿童白内障三种术式后发障形成的临床探讨.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3;25:249-251
7邹玉平,冯波.后囊膜混浊的研究现状.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2002;25:276-284
8覃光海,岳军,章艳.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在儿童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3;25:467-468
9冯朝晖,孙乃学,熊 金臣,权彦龙,杨建刚.预防儿童后发性白内障手术方式的探讨.眼科新进展,2006;26(11):845-847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