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莺 闵云花 戴秋白 房沛赟
上海和平眼科医院 200437
目的:探讨间歇性外斜视与屈光不正的关系。
方法:门诊接诊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50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30例,年龄为3~16岁,平均8.85岁。角膜映光法筛查斜视,三棱镜、同视机测定斜视度及同时视功能。12岁以下患儿用1%阿托品眼膏点眼每天晚上1次,连续6天,12岁以上患儿采用点美多丽眼液,5分钟一次,每次一滴,共6次。点眼液后嘱患者闭眼,末次点眼液后20分钟充分散瞳后,然后采用带状光检影法进行视网膜检影加主觉试镜法验光,将散瞳检影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在50例间歇性外斜视中,其中有同时视功能者35例,斜视角-15△~55△。近视者31例,占62%;远视者14例,占28%;屈光参差者14例,其中近视性屈光参差者12例占24%,远视性屈光参差者2例占4%;散光性者2例占4%。
结论:外斜视的病因包括神经支配因素、解剖因素和调节因素。其中调节因素——屈光不正与调节的因素,可进一步改变神经支配功能,影响眼位的偏斜。未矫正近视眼,在看近时与正视眼相比少用或不用调节,引起调节性集合的减弱,常引起外隐斜,日久可导致外斜视。近视性和散光性屈光参差,使双眼成像不清,大小不一,妨碍融合,促进抑制,最终引起外斜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