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急性血吸虫病;急性阑尾炎;临床表现;诊疗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血吸虫病合并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以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急性血吸虫病患者中3例合并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 急性血吸虫病合并急性阑尾炎经血吸虫病原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肝、脾肿大消失,全部患者治愈。结论 应积极寻找急性血吸虫病合并急性阑尾炎的病因及诱因。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如能及时诊断和治疗,预后良好。
【关键词】 急性血吸虫病;急性阑尾炎;临床表现;诊疗
急性血吸虫病合并急性阑尾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因诊断不明而延误治疗。现将我院3年内收治的60例急性血吸虫病患者中合并3例急性阑尾炎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3年5月~2005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急性血吸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8例,女12例;年龄15~62岁。均符合急性血吸虫病诊断标准[1],其中合并急性阑尾炎3例。
1.2 体格检查 在行系统体格检查的前提下,重点检查腹肌紧张程度。腹部压痛及反跳痛情况,有无腹部隆起及移动性浊音。肝、脾是否肿大。腰大肌试验是否阳性,闭孔肌试验是否阳性[2]。
1.3 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均有疫水接触史。本组病例潜伏期最短14天,最长为84天,平均43天。大多数出现在接触疫水30天以后。发病初期所有患者均有发热,以间歇热及弛张热占大多数(67%),低热型占19%,稽留热占16%,伴有腹痛、腹泻,少数伴恶心、呕吐及咳嗽。肝肿大者49例(占81.7%),脾肿大32例(占53.3%)。部分患者还伴有面色苍白、消瘦、乏力、头昏、肌肉关节酸痛、荨麻疹等。个别出现昏迷、癫痫、偏瘫等脑型血吸虫症状。阑尾化脓或穿孔者出现小便短赤、口渴、舌苔黄、脉数等中毒症状。
1.4 实验室检查 绝大部分患者有白细胞和嗜酸粒细胞增高。其中白细胞(10~20)×109/L者34例,(20~30)×109/L 18例,超过30×109/L者8例。嗜酸细胞在0.15~0.5者56例,0.5~0.9之间者4例。尿液有少量的白细胞及红细胞14例,蛋白阳性者4例。环卵沉淀反应在感染后1个月几乎100%阳性。白清间接血凝试验与ELISA检测抗体的阳性率亦接近100%。感染5周后连续3次粪便沉淀卵化检查虫卵和毛蚴阳性率可接近100%。
1.5 治疗及预后 避免再次接触疫水,一旦确诊为急性血吸虫病,立即开始口服吡喹酮病原治疗,总剂量为120mg/kg(儿童140mg/kg),五日疗法或六日疗法。临床观察,六日疗法优于五日疗法[1]。1个疗程后,体温未恢复至正常者再加服疗程。明确感染者以抗感染治疗,高热、腹泻者予以降温、补液及抗腹泻治疗。肝功能受损者予以护肝治疗。3例合并急性阑尾炎者手术及病原治疗同时进行。术后1个疗程病原治疗治愈者1例,2个疗程病原治疗治愈2例。本组临床观察阑尾炎术后吡喹酮治疗急性血吸虫病,疗效比较理想,没有对病原治疗产生明显影响。
2 讨论
本组60例急性血吸虫病患者,全部因接触血吸虫疫水感染而引起,出现发热,肝、脾肿大。周围血液嗜酸性细胞显著增高。反复进行粪检和血清免疫学检查,可以确定诊断[1]。
由于急性血吸虫病病理损害较重的为肝脏、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虫卵沉积于肠壁的黏膜和黏膜下层,但主要在黏膜下层。由于反复感染和成虫不断产卵、肠壁反复发生急性炎症改变和纤维化,导致肠壁增厚变硬,黏膜粗糙不平,部分黏膜萎缩,部分黏膜增殖并形成息肉。由于阑尾血管的位置比较集中于一端,故该处有较多的虫卵沉积,病变亦特别严重。成熟虫卵引起的脓肿一旦破裂,常可造成穿孔的严重后果,纤维性虫卵肉芽肿融合收缩所致的管腔阻塞,是引起阑尾炎发生的主要诱因[3,4]。由于近年来查螺灭螺的加强,以及非疫区的观念,使医务人员对该病的认识逐渐淡化和忽视,成为延误诊断的主要原因。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早日确诊后行手术及病原治疗,能促使患者早日康复,避免诊断不明延误时间引起阑尾穿孔导致弥漫性腹膜炎及中毒性休克的可能。
【参考文献】
1 赵慰先,高淑芬.实用血吸虫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2.
2 叶舜宾.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98.
3 余心如.血吸虫卵性大肠息肉的组织学分型及临床意义.中华病理学杂志,1989,18(4):274.
4 杨述祖.急性日本血吸虫病的病理变化,从病理形态所见探讨发病机制.中华病理学杂志,1964,增刊:136.
作者单位: 431600 湖北汉川,汉川市血吸虫病防治医院
(编辑:邓 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