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眼眶 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62岁,右侧眼球突出伴视力下降、头痛1年,查体见眼球突出度:右眼19 mm,眶距91 mm,左眼15 mm,右侧眼球突出明显,眶周未触及明显包块,球结膜充血,无水肿,角膜透明,前房深度正常,虹膜纹理清晰,瞳孔光反射灵敏,眼球运动自如。影像检查:右侧眼球较左侧明显突出,CT检查见于右侧眼球后上方见软组织样块影,形态不规则,密度均匀,与上直肌、上斜肌及外直肌关系密切,右侧视神经明显向下受压,与视神经边界清晰,骨质未见破坏(图1);MR检查见病灶呈软组织样信号影,病灶信号均匀(图2)。手术及病理表现:暴露手术野,剪开球筋膜,发现灰白色质硬包块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包块无明显包膜,深及眶尖,小心分离后大小约2 cm×1.8 cm×0.5 cm,仔细清扫残留瘤体组织,发现眼肌及筋膜均有侵犯,向球上方探查时发现仍有灰白色类似瘤体组织残留,仔细分离后予以取出,大小约1.5 cm×0.3 cm×1 cm。病理(图3)见细胞形态具有多样性,部分细胞排列成条索状,部分成实性旋涡状,免疫组化CEA(+)、P53(+)、Ki-67(<5%)、GCDFP-15(灶性+),形态符合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
2 讨论
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在病理上常见于涎腺类肿瘤,是不常见的肿瘤,多发于小涎腺,病例平均年龄约为60岁,女性多见,病理表现为细胞大小形态较一致,但形成佷多不同的结构,核较一致,淡染,染色质呈细颗粒状[1],主要结构如下:实性(小叶状)团块;筛状区域;细胞排列成条索状或束状,有时呈同心圆状,围绕小的神经纤维或血管排列,也可形成实性旋涡[2];导管样结构;乳头状结构。尽管肿瘤有纤维组织不全包绕,仍可见浸润周围结构和侵犯周围神经。泪器恶性混合瘤又称多形性腺瘤内癌,低度恶性多形性腺癌发生于涎腺略为多见,发生于泪腺罕见[3],瘤内既有良性混合瘤组织,又有恶性特征的瘤组织,恶性混合瘤远比良性混合瘤少见。眼眶占位性病灶,常见于炎性假瘤、淋巴瘤、血管瘤,少见的有胶质瘤、神经鞘脑膜瘤及转移瘤等,本病例从CT矢状位重建图像上可见病灶与视神经无明显联系,因此可排除与神经相关的胶质瘤及脑膜瘤可能,病灶密度均匀,无钙化,MR未见流空效应可排除血管瘤可能,患者其他部位未见确切病灶,转移瘤可能性较小,因此本病例可考虑为炎性假瘤或淋巴瘤。炎性假瘤与淋巴瘤影像区分较困难,在病理上它们有共同点,组织内都有淋巴组织,因此有些病理上称炎性假瘤为惰性淋巴瘤,因为炎性假瘤生长缓慢,组织内有增生淋巴细胞。本病例病理诊断为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说明该病例既不是炎性假瘤,也不是淋巴瘤,而腺癌是具有腺体组织恶变而来,眼眶仅泪腺具有腺体组织。因此本病例可能为泪腺恶性肿瘤,但泪腺在解剖上位于眼眶的外侧泪腺窝内,本病例病灶位于眼球后上方,所以本病例可能为异位的泪腺恶性肿瘤,十分罕见。(本文图片见封二)
【参考文献】
1 刘彤华,李维华.诊断病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8-29.
2 周庚寅,刘洪淇,张庆惠.肿瘤组织病理诊断.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53-154.
3 武汉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中山医学院病理学教研组.外科病理学.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8,1261-12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