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热点新闻 → 正文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人民日报:取消以药补医是“一盘棋”

http://www.cnophol.com 2012-2-2 10:14:17 中华眼科在线

  如果完全依靠财政补偿,政府“背不动”也“兜不起”。根本的解决办法是,加快医疗机构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多渠道的补偿机制

  最近,卫生部部长陈竺强调,“十二五”时期必须理顺补偿机制,全面取消以药补医。落实取消以药补医相关政策,今年在300个试点县先行推开,力争2013年在县级医院普遍推行,2015年在所有公立医院全面推开。

  当前,在医疗卫生领域,最需要革除的机制性弊病是以药补医。作为公立医院经费不足的一种补偿,药品加成逐渐成为医院赖以生存的主要经济补偿渠道。据统计,药品加成收入占到医院收入的40%以上。以药补医虽然解决了医院补偿问题,但也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很多患者吃冤枉药、打冤枉针、花冤枉钱,公立医院成为逐利者。因此,全面取消以药补医,是顺应民意之举。

  公立医院是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承担着向全体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医疗服务的任务。但公立医院无法置身于市场经济之外,仅靠自身收入也无力履行公益性。政府必须对其因亏本而不愿意提供的医疗服务,给予合理的财政补偿。根据国际经验,确保卫生系统服务的公益性和公平性,政府必须承担主要责任。而在我国,政府投入占医院收入的比例仍不足10%,连人员的基本工资都不能保证。

  在推进医改的过程中,由于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缺乏整体性、系统性,使得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始终未得到解决。可见,取消以药补医是“一盘棋”,而不是一个“子”,需要谋全局而不是谋一“子”。

  首先,改革目前按“人头数或床位数”对公立医院进行补偿的模式,建立与公立医院业务量、服务质量与医疗资源利用效率等指标相结合的补偿模式,形成“养事不养人”的投入新机制。也就是说, 在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中,应本着“减负”与“加码”并重的原则。通过建立财政对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为医院“减负”,将政府补偿内容确定为三大类:即经常性补偿、鼓励性补偿和专项补偿。建立以医疗质量、费用控制、就医秩序和患者满意度等为重要指标的医院评价体系,给医院“加码”,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府财政补偿的效率,引导和激励公立医院自主、高效地实现公益目标。

  其次,改革医疗服务价格。目前,医疗服务收费低于成本的状况还没有彻底改变,收费标准始终处于低水平,未能反映医疗服务价值。统计显示,技术性护理及一般诊疗项目成本回收率平均仅为38%,挂号费与一级护理的成本回收率仅分别为13%和15%。医疗服务收费低于其成本,医务人员劳动得不到合理补偿,使医疗服务收费这一补偿渠道非但没有起到补偿作用,反而造成基本医疗服务收费收不抵支,加大公立医院的亏损。可见,要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公立医院以药补医的模式,必须理顺医疗服务价格,使之补偿医疗服务的社会平均成本。

  当然,取消以药补医,如果完全依靠财政补偿,政府“背不动”也“兜不起”。根本的解决办法是,加快医疗机构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多渠道的补偿机制。在保留部分政府举办非营利性医院之外,其余医院应允许社会资本参与。只有这样,以药补医才能真正退出历史舞台。

(来源:人民日报) (责编:王艳丽)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下一条信息: 没有了
  • 更多关于(以药补医,医患关系)的信息
      热门图文

    春节倍有面子 甜美名媛

    吸脂减肥有年龄限制吗

    妙用眼膜使其升值护明

    东方人隆鼻最重要的五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ad推广
      图话健康
    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华夏近视网39健康网眼病中国眼镜网新浪福建健康21世纪药店网千龙求医查疾病114个性导航眼科时讯中华网健康频道国家健康网
    我友健康眼科新闻中华碑林医学网整形美容英智眼科浙江眼科网中国眼网眼科医学网久久眼科网阿里医药眼科网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