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络膜脱离(Choroidal detachment)是内眼手术如白内障摘出术、青光眼滤过手术、视网膜脱离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一般很少出现,可于术后当时或1-4d后发生。术后数周发生者极少。我院收治1例青光眼患者双眼抗青光眼术后均出脉络膜脱离,较为罕见,现报道如下。
1病例报道
患者于××,男,63岁。因双眼胀痛,伴头疼、恶心1个月来我院就诊,既往健康。
眼科检查:右眼0.25,左眼0.3,眼压右眼52mmHg,左眼38mmHg,角膜雾状水肿,前房浅,瞳孔对光反射弱,直径4.0mm。眼底:视盘色淡,C/D=0.6。视野检查:视敏度下降,视野向心性缩小。
诊断:双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
经3d降眼压治疗后眼压正常,行左眼窦小梁切除术,术中顺利,术毕注射庆大霉素1万单位+地塞米松2mg,涂阿托品眼膏,术后反应轻,眼压正常。于1周后行右眼窦小梁切除术,术中亦顺利,术后眼压正常。患者于左眼术后第10天突然出现左眼鼻侧视物遮挡感,查眼底见颞上方周边部暗褐色隆起,B超示:玻璃体暗区半球形隆起,呈强回声光带,不与视盘相连,无后运动。
补充诊断:左眼脉络膜脱离。立即给予庆大霉素1万单位+地塞米松2mg半球后注射,阿托品散瞳,绷带包扎,3d后症状消失,查眼底周边隆起消失恢复正常。仅隔1d,右眼术后第9天患者自述右眼视物模糊,查右眼眼底颞侧及上方周边部多个暗褐色隆起,补充诊断:右眼脉络膜脱离。以同样方法给予右眼充分散瞳,每日一次,半球后注射庆大霉素l万单位+地塞米松2mg,绷带包扎,连续治疗l周后症状逐渐缓解,停药回家休养。2周后复诊检查眼底完全恢复正常。
脉络膜脱离示意图
2讨论
脉络膜脱离是脉络膜与巩膜间的潜在间隙有液体和血液积聚时,使脉络膜与巩膜分开。
脱离的形态有三种:即环形、分叶状和扁平形。早期的脱离用三面镜检查才能发现,在锯齿缘附近有一个模糊的水肿带与角膜缘呈同心性排列的波状皱纹区域。脱离明显时表面无皱纹,呈暗褐色或灰棕色隆起。根据脱离的范围其形态各有不同。脉络膜前部和睫状体带的脱离,呈几个局限性隆起或呈环形围绕周边部。如果波及后极部则呈一个或几个半球形。脉络膜脱离多见于眼球的颞侧和鼻侧,严重者仅保留后极中心部。偶尔发生平脱离,表面有波纹,无论何种脱离,当它吸收时往往出现视网膜皱褶。B超显示:玻璃体暗区出现单个或多个圆顶形强回声光带,光带厚且平滑,前端可超过锯齿缘,后端多数终止于赤道前,可以向后扩展,邻近视盘但不与其相连,几乎无后运动,隆起光带与后壁回声间显示无回声暗区为脉络膜渗液。周边部脉络膜脱离呈扁平形隆起,病变可波及2~3个象限,甚至呈环形脱离。
脉络膜脱离的原因是由于眼球切开后,眼压下降,血管扩张。液体漏出到脉络膜睫状体上腔。或因手术时前房角受损,使房水进入睫状体和脉络膜上腔引起脉络膜脱离。青光眼滤过手术尤其发生,这是由于术后滤过太强,长期低眼压所致。当抗青光眼手术时,因为前都脉络膜静脉数量多、管腔大,仅有一层内皮细胞,当眼压突然下降,脉络膜血液循环障碍血管扩张,液体漏出至脉络膜上腔,导致脉络膜脱离。
脉络膜脱离临床表现为术后前房变浅或消失、低眼压以及脉络膜脱离。患者多无自觉症状,有时出现视野和屈光改变,当脱离波及黄斑时即发生视力障碍。本病应当与视网膜脱离和脉络膜肿瘤鉴别,与前者区别较容易,脉络膜脱离色暗,表面光滑,视网膜血管正常。而视网膜脱离呈波浪状起伏。但与脉络膜黑色素瘤的区别则比较困难,要参考病史、超声波、CT等检查。
脉络膜脱离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包扎卧床可在1-2周内自行消失复位,不留痕迹。如持续时间较长,脱离处有斑点状或线条状色素沉着。术后低眼压,前房浅者,则应检查手术切口,如有漏水现象,应及早修复。如切口完好则应充分散瞳,应用皮质激素、高渗药物和醋氮酰胺等。经上述处理脱离仍不复位并有前房消失时,可考虑平坦部位作巩膜切开、放液,前房内注入空气,使前房形成促使脱离的脉络膜复位。
预防发生脉络膜脱离的措施:(1)术前降低眼压,避免在高眼压下施行手术。(2)切开前房时要使房水缓慢流出,可加压包扎,以减少房水外流,促进修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