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研究联合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2年10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35例43眼,均给予联合药物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35例43眼中,36例角膜溃疡痊愈,占83.72%;5例病情好转,占13.89%;2例无效,转行手术治疗。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根据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病情的不同,联合应用氟康唑及那他霉素等药物,治疗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炎
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最为常见的感染性角膜溃疡。WTO调查显示,目前内角膜疾病已成为仅次于白内障的第二大致盲因素,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真菌性角膜炎的发病率逐年增加[1]。该病的发生可能与药物的滥用有关,规范的药物治疗对防治真菌性角膜炎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重度真菌性角膜炎患者,有手术指征的行手术治疗,对于轻中度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以药物治疗为主。笔者选取本院35例轻、中度真菌性角膜炎患者进行联合药物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具体叙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至2012年10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35例43眼,男21例,女14例;年龄19-67岁,平均年龄(39.1±7.9)岁;发病时间3-29天,平均(12.2±5.8)天;视力不大于0.1者3眼,视力0.1-0.5之间者33眼,视力不小于0.5者7眼。11例患者有眼部外伤史,27例有应用广谱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史。
1.2临床诊断
所有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有畏光、眼部有异物感、有疼痛感、流泪、视力骤降、眼部充血、角膜溃疡等。临床分型:轻度20眼,角膜溃疡面积在3mm2以内,无前房积脓;中度23眼,角膜溃疡面积为3-6mm2,前房有少量脓液。取患眼分泌物,实验室涂片检查,确诊为真菌性角膜炎,致病菌感染情况如下:镰刀菌属19眼;曲霉菌属9眼;念珠菌属9眼;酵母菌属3眼;青霉菌属3眼。其中3眼合并细菌性感染。
1.3药物治疗方法
患者治疗期间停用糖皮质激素、广谱抗生素及抗病毒类药物。所有患者先应用聚维酮碘生理盐水溶液清洗角膜溃疡面,每日1次。静脉滴注0.5%氟康唑,局部应用5%那他霉素滴眼,每1小时点眼1次,每次2-3滴。根据患者病情适当调整给药剂量。前房积脓者加用1%阿托品眼膏,睡前使用。合并细菌感染者,检出感染菌种类,给予相应的抗生素治疗。酌情给予维生素C、非甾体抗炎药等。联合药物治疗7-10天,10天后无好转或病情加重者另行手术治疗。
1.4疗效评定
痊愈:角膜溃疡愈合良好,炎性消失,前房无积脓现象,视力恢复至0.5以上。
好转:角膜溃疡有所好转,炎症减轻,前房积脓好转,视力有所恢复。
无效:病情无改善或进一步恶化,或出现严重并发症。
2.结果
本组35例43眼中,36例痊愈,占83.72%;5例好转,占13.89%;2例无效,行手术治疗并辅助药物治疗后治愈。本组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3.讨论
真菌性角膜炎发病率高,尤其多发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且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高于发达国家,其临床表现及致病真菌存在地区差异性[2]。真菌性角膜炎主要临床表现为角膜溃疡,前房化脓等,若不及时正确的诊治,可能出现角膜穿孔,甚至眼球摘除、永久失明等严重后果。该病发病机制复杂[3],主要与真菌毒力和宿主的防御因素有关。宿主防御因素主要指免疫防御机制,近些年来,糖皮质激素、广谱抗菌药、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应用,导致宿主对真菌感染的防御能力下降。真菌毒力包括致病真菌的黏附力与侵袭力、形态改变、水解酶及毒素,真菌孢子黏附在角膜上皮基底膜,再直接侵入组织引起角膜炎,同时,镰刀菌属等真菌能发生形态学改变,抗药性强,真菌还可以通过释放水解酶及毒素,引起宿主上皮细胞损伤及骨髓抑制。
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有药物和手术治疗。本研究选用的是联合全身用氟康唑和局部应用那他霉素治疗轻中度真菌性角膜炎,根据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病情的不同,适当调整用药量及联合用药种类,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治愈率高达83.72%,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氟康唑性质稳定,分子量低,水溶性好,眼部穿透力好,患者耐受性好,生物利用度高,全身应用毒性低,是一种高效、安全的广谱抗真菌药。氟康唑通过干扰细胞色素P450的活性,抑制致病真菌合成细胞膜麦角同醇,损伤真菌细胞膜,使其通透性发生改变,细胞内重要物质外漏而发挥杀菌的作用。同时,它还能抑制磷脂及三酰甘油的合成,抑制氧化酶与过氧化酶的活性,导致细胞结构的变形,杀死真菌细胞。那他霉素抗真菌效果好,尤其对临床常见的镰刀菌属和曲霉菌属真菌性角膜炎患者有较好的疗效,是美国FDA唯一批准的抗真菌滴眼液。
综上所述,联合应用氟康唑及那他霉素治疗轻、中度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少。然而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仍存在难治性与耐药性等问题,对于严重感染者以手术治疗为主,随着临床抗菌新药的不断深入研究,多种新药及新剂型的成功应用为患者带来了希望[4],如新药伏立康唑、泊沙康唑、卡泊芬净,新剂型脂质体、纳米悬浮剂、自乳化载药系统等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重度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药物治疗,需要我们医务工作者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张雷.14例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治疗及观察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7):91.
[2]钟文贤,谢立信.真菌性角膜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华眼科杂志,2007,43(4):381-384.
[3]姚莉,赵敏.真菌性角膜炎药物治疗的最新进展[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0,28(2):99-101.
[4]何彦,潘志强.真菌性角膜炎的诊治进展[J].中华眼科杂志,2009,45(9):860-8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