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华,曹奎,赵学乾 作者单位:绵阳万江眼科医院,四川绵阳,621000
【摘要】目的 报告一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经玻璃体手术治疗的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连续进行的一组病例。结果 本组患者186眼,其中视网膜脱离合并严重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115眼,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12眼,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19眼,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40眼;女性83眼,男性103眼,平均年龄52.5岁。手术前视力光感~数指117只眼,数指~0.04 69眼。手术中同时做晶状体超声乳化或粉碎12眼,视网膜切开9眼,注入硅油59眼,注入C3F8127眼。视网膜复位167眼(89.8%),未复位19眼(10.2%)。手术后视力改善159眼(85.5%),不变18眼(9.7%),下降9眼(4.8%)。结论 玻璃体手术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最适宜的治疗方法,手术中充分切除视网膜前后的增殖带,松解对视网膜的牵拉是视网膜复位的关键,手术后绝大多数能够改善或保存残余视力。
【关键词】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手术
复杂性视网膜脱离采取外路手术,视网膜解剖复位成功率极小,玻璃体手术器械的进步和眼内填充物的运用使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治愈率显著提高,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连续性病例,现报告本组临床观察及治疗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86眼,其中女性83眼,男性103眼,平均年龄52.3岁。手术前视力光感~数指117只眼,数指~0.04 69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合并严重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115眼,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12眼,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19眼,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40眼。
1.2 方法
方法:常规睫状体扁平部三切口闭合式玻璃体切割作全玻璃体切除,剥除视网膜前膜,对于视网膜下膜有张力存在而防碍视网膜复位时需手术取出,在视网膜牵拉解除后注入重水压平视网膜同时排除视网膜下液,然后做视网膜裂孔边缘光凝或冷凝封闭裂孔,最后做气-重水交换或硅油-重水交换,关闭切口。对于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患者在做巩膜穿刺口时通过向玻璃体腔注入平衡盐液排除脉络膜上腔积液;对于视网膜张力较大的病例做巩膜环扎;对于下方的裂孔联合巩膜硅垫压或环扎。
2 结果
186眼中视网膜复位167眼(89.8%),未复位19眼(10.2%)。术后视功能情况:视力大于0.5,19眼(10.2%);0.3~0.5,16眼(8.6%);0.05~0.3,89眼(47.8%);光感~0.05,62眼(33.3%)。手术后视力改善159眼(85.5%),不变18眼(9.7%),下降9眼(4.8%)。
术后并发症:经过术后6个月的随访,术后都有不同程度的葡萄膜炎症反应,约1周左右消失;9眼(4.8%)出现晶状体混浊;36眼(19.3%)出现一过性高眼压,药物治疗后都恢复正常。
3 讨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术提高了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治愈率。手术成功的关键是解除玻璃体牵拉[1],因此我们在手术中进行充分的剥除视网膜前的增殖膜,切断或取出视网膜下增殖膜,松解性视网膜切开和切除以解除增殖膜对视网膜的牵拉,恢复视网膜的活动度。玻璃体基底部的充分切除是治疗PVR和预防PVR的重要因素[2],我们在手术中采取助手压迫巩膜的方法暴露玻璃体基底部,尽可能的做全玻璃体切除,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增殖膜采取膜分割术,这样可以比较完整的切除玻璃体和增殖的血管膜,而且出血少[3]。对于巨大裂孔的视网膜脱离,我们采取硅油—重水交换,直接油—液交换不仅保持屈光间质清晰,操作方便,尚可避免裂孔后瓣滑脱。由于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有严重的葡萄膜炎和低眼压,视网膜脱离合并睫状体、脉络膜脱离以及迅速发生地玻璃体视网膜病变[4],因此我们在手术前常规给与糖皮质激素治疗,经过5—7天的激素治疗,脉络膜脱离明显好转或复位,葡萄膜炎症明显减轻,眼压随之升高,为手术创造了有利时机,同时在手术中做巩膜穿刺口时通过灌注管向玻璃体腔注入平衡盐液由上方穿刺口排除脉络膜上腔积液,避免在脉络膜上腔的灌注,为手术操作增加了手术操作空间。对于严重的玻璃体增殖和下方多发性视网膜裂孔,因为密度关系气体和硅油的顶压效果差,可以在玻璃体切割前预置巩膜环扎或(和)硅胶垫压。总之,对复杂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通过全玻璃体的切除以及上面处理,使以往很多难于成功的手术实现了解剖复位,改善了视功能,取得了满意的手术效果。
【参考文献】
[1]Fhe sillicone study group Vitrectomy With silicone Oil or perfluopropane gas in eyes with severe prolifernative vitreoret inopathy : silicone study report 2.Arch Ophthalmol 1992.110:780-792
[2]Lewis ,AabergTM,AbramsGW,Causes of failure after initial vitreoretinopathy,Am J Ophthalmol,1991.111:8-14
[3]黎晓新主编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视2000.8 300-301
[4]黎晓新主编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 .8 2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