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住院就有‘老乡医生’看望,一出院又有‘老乡医生’回访,有熟人照顾,看病很放心。”为了加强医患沟通,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按照工作人员籍贯,成立了亲情服务团队,为前来看病的老乡服务。
医院想着法子为患者服务,无疑是值得肯定的。在医患之间缺乏信任基础的情况下,由“老乡医生”出面,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可迅速拉进与患者的距离。特别是出院后的亲情化服务,更能给人以“医院里有自己人”的感觉。
但转念一想,此举又多少带有点苦涩的味道。假如不是医患之间信任基础差,何必要等到“老乡”的出现才会心里踏实。患者对“老乡医生”的信任,相对应的是对其他医生的不信任。
医院里实行“老乡医生”制,对能顺利找到老乡的患者固然好,但对没有“老乡医生”的患者却不利。不是每位患者都能对应一位“老乡医生”,总有人会被落下,即使能配上“老乡医生”,但志愿者只有255名,时间和精力都难以顾及所有老乡。加上外地人老乡观念强,对于本地的人来说,人人都是老乡,攀老乡没多大意思。因此,“老乡医生”只能服务于一部分患者。问题是,如果哪位患者看到别人得到了“老乡医生”的特别关照,而自己没有得到平等的服务,心理一定会有失落和不平,反而可能加重患者对医生和医院的不信任,认为这是找关系走后门的不正之风。
和患者攀老乡是改善医患关系的一剂苦药,苦就苦在它是一种面很窄的选择性优惠,而不是针对所有患者的普惠。假如医院开发出许多类似“老乡医生”的概念,并使不同的概念相互重合,人人都有一位“老乡医生”,则这剂苦药才能变成良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