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脱离患者必须采取特殊体位[1]。我们对21例视网膜脱离眼内填充术患者采取俯卧位与头部放低坐位交替进行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1 临床资料 自2007-2008年我院进行视网膜脱离眼内填充手术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23-62岁。外伤性视网膜脱离5例,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2例,牵引性视网膜脱离4例,其中硅油注入13例,气体注入8例。患者术前及术后均采用被动体位,出院时裂孔均已关闭,视网膜均复位 2 结果 21例视网膜脱离眼内填充术有3例出现眼压升高,经及时对症处理眼压恢复正常。2例术后视力下降,因术中注入惰性气体在眼内有气泡,待气泡吸收后可以提高视力。术后观察术眼炎性反应情况及有无眼内感染迹象,本组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3 护理 3.1 术前体位护理:视网膜脱离术前的体位护理原则为使裂孔脱离区处于最低位,减少眼球运动引起的眼内玻璃体的液流运动,防止视网膜脱离进一步扩展。视网膜脱离部位如果在颞侧者应取患眼颞侧卧位,在鼻侧者取患眼对侧卧位,在上方者则取低枕位,在下方者可取半卧位。
3.2 术后体位护理
3.2.1 俯卧位的护理:术后体位对手术成功起决定性作用,术后即取俯卧位,头略向裂孔对侧倾斜,使气体或硅油压迫裂孔,促进裂孔愈合。嘱患者俯卧、面朝下,前额正中垫软枕,两手臂屈曲放置于头部两侧,两腿伸直,胸下、髋部及踝部各垫软枕。也可嘱患者采用前倾坐位,面朝下,前额垫软枕,每日坚持16h左右。进食时可适当变换体位,连续2-4周。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腹胀及消化不良等症状,并随时观察体位是否正确,对不正确者及时给予纠正。
3.2.2 额颏胸垫的使用:为减轻俯卧位对病人胸腹部及各脏器的压迫,保持呼吸道通畅,使病人舒适,可采用额颏胸垫协助患者取相对舒适的体位[2],以不影响呼吸为原则,不能压迫术眼,保持使气体起到充分支撑视网膜的作用。
3.2.3 安慰鼓励:由于病人俯卧位时肘部、膝关节均要长期处于受压状态,为避免发生血液循环不良,神经受压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可嘱病人在保持头部不受震动的情况下,缓慢交替活动上肢。也可为病人轻轻做肢体按摩,并经常安慰鼓励病人,说明保持俯卧位的重要性。
3.2.4 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1)呼吸受阻的护理。长时间俯卧使患者胸部受压,出现胸闷不适,应指导其有节奏地进行深呼吸,帮助移动胸部垫起物至腰部,减少胸部压力,协助有限的变换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室内空气清新;(2)肌肉酸痛的护理。长时间俯卧使肌肉过度疲劳,引起颈腰部酸痛,可帮助患者取正确卧姿,保持肢体功能位,给颈部自上而下地按摩,放松肌肉,或热敷促进血液循环,以减轻疲劳;(3)头面部肿胀的护理。头低位使血液循环缓慢,头面部可出现肿胀。每日3次给予螺旋形的轻轻按摩面部,每次5min,用温毛巾热敷面部,促进血液循环。
3.2.5 使用坐椅:坐位时,对视网膜脱离眼内填充术的患者备用专用椅1把,要求椅座与床高一致,达到患者双下肢能自如活动。患者坐位时可将前额置在椅子后靠背上,口鼻悬空,保持呼吸通畅,避免颈、腰部不适及肢体麻木。
4 讨论
视网膜脱离眼内填充术(眼内气体或硅油填充),术后一项重要的护理措施是要保持有效体位,即患者维持面向下的体位(俯卧位或低头坐位),以保持视网膜裂孔部位在最高处。原理是利用气体或硅油较水轻的上浮力量及表面张力顶压封闭视网膜裂孔,使后极部视网膜复位。有报道称,注入气体后的青光眼发生率为22%-26%,注入膨胀气体后发生高眼压者更多,严重的眼压升高可以引起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和视乳头缺血,导致视网膜电图熄灭和视力丧失[3]。视网膜脱离眼内填充术后大部分患者都是采取俯卧位,而长时间的俯卧位患者较难承受,常常发生各种不适,以至愈合时间延长,复发率增高。临床上我们采取让患者俯卧位与头部放低位交替进行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避免了长时间一种体位给患者带来体力和精神上的消耗,减轻了患者许多不适及痛苦,保持有效体位,保证了手术疗效,减少了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唐国芬,王跃丽,张媛梅.旅行气枕在视网膜脱离眼内填充术后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2):150.
[2] 吴素虹,陈绮华.额颏胸垫在视网膜脱离眼内填充术后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4):215-217.
[3] 李明华, 杨华. 视网膜脱离眼内填充术后的有效体位保持[J]. 实用护理学杂志,2006,145(3):2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