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光凝虹膜及前房角新生血管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 28例(28只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先行半导体激光光凝虹膜表面及前房角新生血管,次日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降眼压效果,对手术并发症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结果]28例虹膜新生血管激光光凝后眼压未降低,维持激光光凝前水平;术后 1周眼压较术前眼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诊 12个月,眼压控制良好;术后 1年功能性滤过泡24只眼;无浅前房、滤过泡渗漏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半导体激光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效果理想。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护理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neovascular glaucoma,NVG)是一组以虹膜和房角新生血管为特征的难治性青光眼,NVG的眼压通常难以控制,病人剧烈眼痛,破坏性强,失明率高。行常规的滤过性手术,术中极易发生前房积血,术后滤过口血凝块阻塞及滤道周围组织纤维增殖,手术效果差,成功率低。应用半导体激光光凝虹膜表面及房角新生血管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 NVG,结合临床综合护理,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8例(28眼)NVG病人中,男17例,女 11例;平均年龄56.4岁;右眼10例,左眼22例;继发于糖尿病视网膜
1)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科研课题,编号:Z2006153。
病变16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8眼,视网膜静脉周围炎2例,眼外伤2例;房角镜检查显示全部病人虹膜及房角处有较多新生血管;视力0.05~0.20,视野为青光眼改变,16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眼胀痛;眼压42.18 mmHg±6.46 mmHg(1 mmHg=0.133 kPa),15例存在角膜水肿;排除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和严重的角膜混浊等。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先行半导体激光光凝虹膜表面新生血管:在滤过手术前 1 d,采用法国 Keeler公司生产的 SL16半导体激光机对虹膜及前房角新生血管进行光凝术,光凝范围以滤过手术区为主。治疗前滴用0.5%噻吗洛尔(噻吗心安)眼液、1%毛果云香碱 (匹罗卡品)眼液缩瞳,然后用1%丁卡因进行表面麻醉,安置Abraham接触镜,根据病人的虹膜色泽、厚薄决定激光能量,选择好光凝部位后将瞄准光聚焦在所要光凝的部位上,光凝虹膜表面新生血管。激光参数:时间0.1 s~0.2 s,光斑直径 200 μm~500 μm,功率 300 mW~600 mW,术后予降眼压对症治疗,局部同时应用激素以减轻炎性反应。次日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 0.02% ~0.04%丝裂霉素棉片置于巩膜床下3 min~5 min,再用平衡液 200 mL将残留的丝裂霉素冲洗干净,术中用肾上腺素溶液冲洗切口,采用可调整缝线缝合巩膜瓣。
1.2.2 观察指标 术后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及手术并发症。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眼压 28例虹膜新生血管激光光凝后眼压未降低,维持激光光凝前水平。术后l周眼压为12.72 mmHg±2.47 mmHg,较术前眼压42.18 mmHg±6.46 mmHg明显降低(t=13.21,P<0.01)。随诊12个月,眼压为17.15 mmHg±2.11 mmHg,控制良好。
2.2 视力 1眼由0.05提高至0.08,4眼由0.10提高至0.12,5眼由0.12提高至0.15,16眼视力不变,2眼由0.12降至0.10。
2.3 术后滤过泡 参考 Kronfeld滤过泡分型标准,术后1年功能性滤过泡24只眼,占85.7%。
2.4 并发症 术中5例前房积血,经前房冲洗干净,无驱逐性出血和眼内容物脱出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早期前房积血4例,经止血药物处理后全部吸收,无浅前房、滤过泡渗漏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