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研究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预防和护理方法。方法 通过对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后出现浅前房的原因分析,对其做好相应的护理,以减少并发症,并促进其恢复。结果 通过实施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患者前房恢复。结论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发生率高,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有助于促进前房恢复,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浅前房;护理
青光眼是主要的致盲性眼病,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青光眼的有效措施之一。浅前房是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较高,约占手术的20 %,若处理不当,不仅引起术眼的炎症反应,还可以导致角膜损伤、虹膜前后粘连、白内障形成、视力下降及眼压的改变[ 1 ] 。2005年7月-2008年9月本科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336 例,291只眼,术后发生浅前房32例,通过病因分析后,有针对性加强观察及护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随着临床青光眼手术病例的增多,术后浅前房患者相应增加,对浅前房的处理方法在不断改进及完善中,同样临床护理内容也不断在扩展,对护理要求相应提高,现对32例浅前房患者病因及护理经验分析总结如下。
1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分析
1.1 滤过过强
表现为浅前房、低眼压及弥散扁平的滤过泡,它与滤过口的过大,巩膜瓣结扎线过松及抗代谢药物使用有关。术中联合使用丝裂霉素 C后,部分患者结膜组织可形成多囊状、薄壁、 透明滤过泡,易破裂和感染[2]。另外过早拆除外露的巩膜缝线,导致房水引流过快,也会发生浅前房[3]。
1.2 结膜瓣渗漏
结膜瓣渗漏同结膜瓣破裂、缝合对位不良、太薄等因素有关,结膜瓣是滤过泡外层保护组织,虽有巩膜瓣减压,但仍有部分房水流至结膜下,结膜瓣愈合不良,破裂及术中结膜瓣固定不好造成术后结膜瓣后退,巩膜瓣缘外露致使房水失去滤过屏障保护,造成房水渗漏致浅前房[4]。临床上亦可见因术后揉搓术眼引起结膜瓣渗漏,导致浅前房[5 ]。
1.3 脉络膜脱离
多发生于术后 3~7天,表现为低眼压、浅前房,脉络膜上腔积液,大多数与术前眼压未降至正常,术中眼压突然降低,脉络膜血管扩张,大量血浆渗出液积聚在脉络膜上腔引起。
1.4 恶性青光眼
特点为眼压高,前房浅,常发生于眼轴短,浅前房、小角膜、睫状环小,相对晶状体大的闭角青光眼,术前眼压不易控制。多在术后 2~3天内发生,房水分泌抑制剂和睫状体麻痹剂的停用,滥用匹罗卡品是其发生的易感因素[6]。
2 抗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护理
2.1 心理护理
青光眼患者精神因素非常重要,情绪波动、精神负担大、睡眠不安等精神因素存在时,术后易出现并发症,特别是因浅前房需进行第2 次手术的患者,对手术失去信心。让患者知道浅前房的发生是青光眼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可通过滴眼药水、局部加压包扎和脱水剂20%甘露醇注射液点滴后大多数患者都能很快恢复。告诉患者手术是治疗青光眼的必然性,其目的是使眼压降低,不再损伤视神经,以挽救残余的视功能。同时介绍手术的一般效果、用药的目的和方法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使患者对青光眼手术过程及并发症的发生和处理有一个正确地认识和理解,以更好地配合手术。
2.2 观察眼压变化
对于滤过手术后发生浅前房的患者,应向手术医生了解手术情况及患者对手术的反应,协助医生分析其原因并及时给予针对性处理。每日检测眼压1~ 2 次,在裂隙灯下检查前房情况、滤过泡形态及性质,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头痛,眼胀痛,恶心呕吐等眼压升高症状,或异常泪多、视力骤降情况必要时随时测量眼压,若发现前房浅、眼压异常及时配合医生寻找原因对症处理。
2.3 术眼的护理
(1)因滤过功能过强及结膜瓣渗漏引起的浅前房通常采用小纱布枕加压包扎配合乙酰唑胺口服的方法,减少房水生成及外流,促进滤口缩小及裂口愈合。包扎时以2cm×2cm 的小纱布枕准确加压滤过泡及结膜伤口渗漏的相应眼睑位置上。包扎后嘱患者尽量减少眼球运动,并定时观察包扎有无移位及加压效果,如有头晕、流泪、眼痛等不适,应及时拆包扎并协助医生在裂隙灯下观察眼部情况和相应处理[7]。(2)术后宣教是术后能否顺利恢复的关键。责任护士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术后的注意事项及术眼的自我保护。 术后嘱患者安静休息,取平卧位或侧卧位,勿做剧烈运动,不要用力挤眼、揉眼、咳嗽、大声说话,以防术眼出血或伤口裂开。及时观察患者术眼包封情况,眼垫有无松动、脱位及渗血。不要弄湿、污染或自行拆开眼垫,以防感染。(3)换药时动作宜轻柔,点眼液时切勿在眼球上加压,要轻拉下眼睑,将眼药点于穹隆部,严禁药液直接刺激角膜引起眨眼,牵拉切口导致出血。(4)术后术眼结膜下注射药量严格按医嘱,正确选择注射部位,防止药量过多或注射部位太接近滤过泡,增加球结膜下张力而导致结膜口渗漏。注射后密切观察滤过泡情况,术后眼球按摩是形成良好滤泡的主要护理手段,早期按摩可驱除巩膜口的血凝块,中晚期按摩有抑制成纤维细胞作用,有助于形成理想滤泡[8]。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