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动脉瘤(RAMs)是视网膜动脉获得性扩张的一种眼底疾病,常常发生在视网膜大血管。通常患者是没有感觉的,有些患者无需治疗也会自愈。但是,一旦动脉瘤破裂会导致视网膜出血,将严重影响患者视力。临床上准确迅速的诊断出 RAMs 破裂对于后续的治疗十分重要。
目前临床常用的诊断方法是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和荧光造影(FA),这两项检查都是有创性、耗时长的。此外,OCT 由于缺少提供血流的信息,只能辅助诊断 RAMs。随着科技的发展,多普勒与 OCT 技术相结合,能够提供 3D 血管图像,所以又称之为 OCT 造影法。
东京医科大学 Masahiro 教授等近期在 BMC Ophthalmology 发表的文章探讨了多普勒 OCT 在 RAMs 诊断上运用的效果,该研究通过使用多普勒 OCT 观察了 4 位 RAMs 患者的病变情况。患者基本信息见下表 1。
表 1. RAMs 患者基本信息
病例 |
性别 |
年龄(岁) |
患眼 |
BCVA |
RAMs 定位 |
其他 |
1 |
女 |
75 |
右 |
0.3 |
中层 |
玻璃体出血 |
2 |
男 |
73 |
右 |
0.5 |
内层 |
玻璃体出血 |
3 |
女 |
92 |
右 |
0.05 |
内层 |
玻璃体出血 |
4 |
女 |
67 |
右 |
0.9 |
内层 |
无
|
其中第二位患者是激光凝固治疗术后状态。研究人员分别对他们都进行多普勒 OCT,普通 OCT,ICGA 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第一个病例检查结果如下图。
图 A:彩色眼底照相显示的白色区域为眼底出血部位,白色线标记处 B-scan OCT 图像(D,E);图 B:ICGA 检查显示病变区域;图 C:通过多普勒 OCT 显示的病变区域,即 A 图黑框区域;图 D:普通 OCT 显示的视网膜出血部位横断面;图 E:多普勒 OCT 显示的视网膜出血部位横断面。
从上图中能看出,多普勒 OCT 能准确定位出血的位置,并且能清楚地展现病变部位的局部解剖结构。与普通 OCT 的对比发现,普通 OCT 能定位到发生在内层的视网膜出血病变,而对于发生在中间层的视网膜出血定位较困难。这是由于发生在内层的视网膜出血在视网膜表面有突起,而发生在中间层的视网膜出血没有表面的突起。此外,多普勒 OCT 能通过血流高信号提示活动期 RAMs,方便预测疾病的发展。
对于经过激光凝固手术的患者,能通过多普勒 OCT 监测有无血液流动来观察术后效果。目前,常用到的 IGCA 和 FA,无法提供局部横切面的局部层次关系,而多普勒 OCT 能够提供,更加利于诊断和监测。
目前 OCT 造影法在临床上主要运用于发现脉络膜的息肉样血管改变、慢性新生血管、糖尿病相关性视网膜病变等。因为多普勒 OCT 具有显示准确的血管结构的优点,所以对于 RAMs 患者来说,它不仅能全面地评估其血管损害,有效地定位出血部位,而且是一项无创的、耗时短的新辅助诊断技术,并能为后续治疗提供有意义的图像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