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1992 年 Uram 首次使用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ECP)治疗青光眼以来,短期、长期转归均表明 ECP 应用前景广阔。目前,很多研究致力于测试 ECP 疗效,包括眼内压降低成功率,白内障摘除术(PCE)联合 ECP 与 PCE 效果比较,ECP 对药物依赖性及屈光状态的影响,及 ECP 用于首次开角型青光眼、二次青光眼、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差异等。
Roberts SJ 等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法探究 PCE 联合 ECP 治疗青光眼的效果,结果于 2016 年发表在 Int J Ophthalmol 杂志上。
研究纳入 91 位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接受 PCE 联合 ECP 以恢复视力、控制高眼压或减少抗青光眼药物依赖。手术主要过程包括经一个 2.4 mm 小切口移除白内障,植入人工晶体,随后通过同一切口行 ECP,激光能量设为连续性 0.25W,鼻侧睫状体 200~270°方向持续治疗,治疗终点为收缩及美白处理,需谨慎操作以避免睫状体损伤。
手术失败标准如下(满足一条即可):2 次连续随访期间,眼内压下降少于 20%,眼内压 ≥ 21 mmHg 或 ≤ 5 mmHg,接受 ECP 12 个月内需再次行青光眼手术。
数据分析表明,术后第 12 个月,平均眼内压由 16.65 mmHg 下降至 13.38 mmHg,平均抗青光眼药物用量由 1.88 下降至 1.48。手术成功率第 3 个月为 73.6%,1 年下降至 49.7%,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眼内压未得到有效控制。患者人口学特征与治疗成功与否并无联系,高眼内压是影响手术疗效的唯一眼部特征。
结果表明 PCE 联合 ECP 可降低眼内压,减少药物依赖,且与单纯 PCE 相比,ECP 联合 PCE 控制眼内压更有效。此外,该研究显示术后第 12 个月,眼内压维持降低状态的患者接近 50%,且高眼压患者眼内压降低更多,这与已有研究吻合。
ECP 可治疗狭窄及闭角型青光眼,是为数不多的既能针对多种青光眼类型,疗效又好的手术。对药物及激光治疗耐受的青光眼患者而言,ECP 与青光眼滤过手术相比,威胁视力的并发症更少出现。
上述回顾性研究为使用 PCE 联合 ECP 治疗青光眼,降低眼内压及药物依赖提供了支持。需进一步研究以提供更多 ECP 疗效、优化患者选择及治疗参数数据
查看信源地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