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计生委近期启动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几位负责官员下去就医改等问题展开调研。微博实名认证为“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医生”的章蓉娅在微博上向国家卫生计生委提出了一条“实名建议”:取消卫干门诊和高干保健。该建议迅速引起热议。(详见今日《河南商报》A20版)
医疗领域的公平,是一种分配正义:在既有医疗资源存量的前提下,需要设置出一套不随意、有标准、照顾到绝大多数人利益的分配方法。就目前来看,公费医疗改革至今,仍然有按身份分配医疗资源的惯性:公务人员有特殊待遇,能享受到额外的医疗补助,并且官职越大,特殊待遇越高。
医改阻力大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分配者本来就是公费医疗制度的受益人,分粥的人分掉自己碗里的粥总会踌躇再三。
虽然国务院在1998年发布一项决定,决心终结公费医疗,要求全国公务员必须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然而在2000年,国务院办公厅却又转发一项意见,要求在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对国家公务员实行医疗补助,意欲保住公务员的医疗待遇不下降。例如2012年,北京取消公费医疗,要求其并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是仍保留了公务员医疗补助制度。在此制度下,仍然低保费、高报销、财政拨款,仍然是变相的“公费医疗”。
国务院两项规定的矛盾之处,或许当时有着现实的考量,但是如今却造成了医改特殊化的恶果:即便公费医疗并入职工医保,公务员还可享受财政资金的“二次报销”。虽然截至2011年年底,全国共有24个省市已取消公费医疗,然而各省“医疗补助”办法仍然存在,就不能刹住公费医疗愈演愈烈的风气。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即使如章蓉娅所愿,取消了卫干门诊和高干保健,但是只要公务员医疗补助还存在,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医疗补助意见仍然发挥效力,就不能阻止披着各种马甲的公费医疗样式出现。如果医改设计者始终借助“医疗补助”制度把自身列为“例外”,改革措施说得再好、安排得再周密,也难以取信于人。依我看,与其治标不治本,不如狠打医疗补助制度;再提请人大常委会审查医疗补助制度赖以出台“意见”的合宪性,让这样的“恶法”早日消弭,掐断医改者自谋福利的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