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代号为“培根”的爆料人向媒体举报世界医药巨头法国赛诺菲公司,在2007年11月前后,向中国北京、上海、杭州及广州的79家医院,503位医生,借“研究经费”(“研究者费”)名义,支付约169万元的费用。在这79家医院之外,赛诺菲还向北京地区的另外5家医院,共43位医生,每月通过现金报销、礼品赠送等方式,输送利益两万多元。
(8月8日《21世纪经济报道》)
看到这条新闻之后,笔者想问两个问题:一是在华跨国药企究竟有多少是“干净”的,即没有涉及商业贿赂?
二是还有多少医院和医生是完全“干净”的,即没有受贿过?不久前,央视披露福建漳州市73家医院百分之百涉及腐败,涉及到全市1088名医务人员、133名行政管理人员。这次,法国赛诺菲公司被举报向七八十家医院行贿—显然,不只是这些医院和医生与赛诺菲存在腐败关系,其他医院和医生也有可能被其他药企行贿,因为每家药企产品不同,行贿对象也不一样。
这充分表明,医疗领域的商业贿赂远比媒体报道的情况要严重。有关医改专家在谈及医疗腐败个案时,也一再重申只是“冰山一角”。据悉,在药价中“黑金”占比近三成。
可能在一些人看来,针对跨国药企在华商业贿赂,公安部门已经掀起了一场反腐风暴。其实,公安部门仅仅查处了葛兰素史克、阿斯利康这样的个案,似乎还称不上反腐风暴。尽管漳州市纪委上半年查处医疗购销领域腐败窝案,成效显著,但也是个案,其他地方并没有类似行动。
毫无疑问,既不能指望反腐个案让医疗领域恢复“干净”,也不能靠跨国药企内部人的举报来反腐,而是要进行制度反腐。目前,尽管现行相关法律对部分商业贿赂行为有规定,但缺少一部专门的有力度的《反商业贿赂法》。
不过,预防医疗腐败最根本的办法是,针对性的改革医药流通领域的积弊,比如,彻底实施医药分离,加大对医药领域的投入力度。无论是葛兰素史克在华贿赂案,还是赛诺菲公司被举报变相行贿,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新医改的效率太低—虽然医改方案早就明确提出医药分离,但2009年医改至今,破除以药养医体制据说还处于基层医院,县级以上医院还没有全方位开始改革。我们要意识到,如果医改不提速,腐败就会提速。
如果医药分离早就全面推行、医药彻底分离,即使跨国药企行贿的花样再多、再隐蔽,也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医院不再卖药。所以说,医药分离的医改思路基本是正确的,但我们对医药分离推进的效率太低,决心不大。而推进医药分离效率太低的原因就在于财政投入不到位。现在,针对医疗腐败必须“三管齐下”:一是完善制定相关法律;二是提高医药分离的效率;三是对于像赛诺菲被举报这样的个案,一旦查实严厉惩处,以杀一儆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