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不再难,看病不再贵,是公众对医改的迫切需求。2013年,当医改进入深水之年,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成为医改的主旋律。而收集公立医院改革的探索样本,梳理公立医院改革路上的得与失也自然成为了全国政协7月下旬视察的主要任务。
医改是个啥?家住山东省即墨市的刘大妈并不清楚,医改改的是什么?刘大妈更不明白,但已经七十多岁的她却坚信医改是政府给老百姓办的一件大好事。“我有冠心病,一直在即墨市人民医院看病。2006年我住院的费用是5000多元,医保报销后,我自己拿了1600元;2012年住院花了6000多元,我承担的是950元;今年6月我又住了院,总费用是7000多元,我自己只掏了860多元,花费大了,自己的负担反而小了,你说医改好不好?”
看病不再难,看病不再贵,是公众对医改的迫切需求。2013年,当医改进入深水之年,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成为医改的主旋律。“公立医院改革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它涉及的方方面面内容都与我国整个医疗卫生系统密切相关,甚至与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息息相关,尤其是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仍然任重道远。”全国政协“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委员视察团副团长、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孙志刚如是说。而收集公立医院改革的探索样本,梳理公立医院改革路上的得与失也自然成为了这次启动于7月下旬的视察的主要任务。
长效补偿机制是保公益的关键
公益性是公立医院的“灵魂”,公立医院一定要姓“公”。“不论是破除以药补医、改革服务补偿机制,还是建立现代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公立医院改革归根到底是要在体现政府举办公立医院责任的同时,体现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医院党委书记王建业表示。
将医院人员薪酬与服务收入挂钩是当时在政府投入大幅减少背景下医院被迫“自救”的举措。要取消这种“挂钩”措施,解决政府投入问题是前提。虽然医改3年多来,政府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大幅增加,但是对公立医院的直接投入增加不多,政府投入占公立医院收入的比重普遍不到10%。而国际经验表明,政府直接投入占公立医院收入达到30%左右,才能保证公立医院在保持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同时按公益性目标运行。“否则,要么大幅度提高医疗服务收费,与私立医院无异。或者像我国之前那样,服务价格受管制,但以过度医疗的形式来赚取收入。因此,必须建立长效补偿机制,使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黄利鸣直言。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癌症基金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平认为,价格体系的理顺是完善补偿机制的重要一环。“应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的价格,让医生的技术劳务价格能够得到承认。如果医务人员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政策能够得到正向激励,我相信,会引导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走向更加健康的轨道,也会更有利于我们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规范医院医生行为。只有这样,公立医院才能够健康的向前发展。”
“在理顺价格体系的基础上,还应完善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在全国政协委员、青岛市政协副主席王修林看来,应加大政府财政对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大型仪器设备、离退休人员资金的投入,以及公共卫生事件的政策性亏损的补贴。切实落实各项投入政策,尤其是要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支持力度,缓解基层投入压力,建立健全财政投入的长效机制。“财政等政府部门也要制定出台刚性的改革补偿标准和补偿办法,明确补偿方案和各级参政应承担的补偿比例,加大省级财政对财政困难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切实减轻基层财政压力。”
努力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在医改的过程中,满足百姓的利益诉求一直是强调的重点,但还有一个群体的意愿不容忽视,那就是服务在一线的医务人员。”在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助理吴明看来,医务人员是当之无愧的医改主力军,医改的各项要求要靠他们去实践去落实,各项改革成果也要靠医务人员的服务去传递去体现,因此,进一步调动医务人员参与公立医院改革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和支持改革是相当必要和重要的。
然而,在视察的过程中,委员们发现,还有相当部分的医务人员对公立医院改革的推进存在疑虑。他们表示,破除以药补医之后,对医院怎么补,补多少还没看到政府出台相关的措施,对职工的薪酬和绩效激励政策的规定也不明晰。“这让我们心里没底啊!这些问题不明了,我们没法彻底沉下心来搞业务搞科研。”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务人员告诉记者。
“取消医务人员薪酬与服务收入挂钩以后,必须建立起替代性的医务人员薪酬制度。综合国际经验,考虑到医疗服务技术含量高、劳动强度大,医生的受教育程度,必须给医生以明显高于社会平均工资的薪酬待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部长葛延风说,OECD国家受雇医生的工资在社会平均工资的2.5-4倍之间,而我国医生的合法工资仅为社会平均工资的1.1倍左右。
“在提高医务人员整体工资水平的基础上,也应避免出现多干少干一个样的‘大锅饭’局面,可以建立以岗位职级为基础的薪酬制度,同时结合工作量和以健康结果、费用控制为主要依据的‘绩效’,适当拉开收入差距。”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同仁医院原副院长、北京市眼科研究所所长徐亮表示。
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也被委员们频繁提及。大家一致认为,应同步建立更具竞争性的人事制度,实现能进能出,防止薪酬制度改革可能引发的工作积极性下降。
明确顶层设计
深入推进医改
自2010年国家启动新一轮公立医院改革至今,各地积极实践,在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的同时,也有着前行中必然出现的种种疑惑。
“管办分开是按照责任和角色来划分的,实际解决的是办医体制的问题。目前,全国各个试点城市有的成立了专门机构,有的成立了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但大部分仅仅是形式上的分开。究竟是在大卫生框架下实现形式上的管办分开,还是以独立于卫生部门以外的形式实现管办分开?国家没有界定。”“取消了县级公立医院药品15%的加成政策,这仅仅是改革了药品流通环节中的消费末端,真正切断药品供应商和医疗机构的利益链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医药分开,才是医改的‘雷区’,是不是应该从国家层面上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合理制定药品的指导价格,而不是简单地从药品流通领域的下游控制药品价格?”
“国家提出要建成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但从国家政策上,对基本医疗概念并不明确,基本医疗这个‘筐’到底能装什么东西,目前地方尚不清晰。”
“现在的公立医院改革,医疗机构是在制度的制约下被动控费,仍然缺乏促使医疗机构自主控费的有效机制,这是不是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改革进程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
视察途中,地方医疗卫生部门提出的种种问题常常让视察团成员陷入沉思。公立医院改革展开以来,医院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主要局限在小城市、部分医院,难以评价最终结果;大城市大医院的改革主要停留在加强医院自身管理方面,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公立医院改革与医药卫生其他方面的改革没有形成更好的联动与协同关系;更多地方公立医院改革仍然处于犹豫观望态度。“无疑,要加快公立医院改革的进程,首要任务是尽快明确公立医院改革的顶层设计,在已有试点的基础上,制定若干可实现可操作的方案,以大中城市整体为试点,推动公立医院改革的进程。真正形成上下联动、内增活力、外加推力的局面。”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吴明江直言。
而顶层设计的制定无疑是要建立在对现有改革试点正确评估的基础之上。孙志刚表示,近期,国务院医改办将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对第一批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进行全面评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完善政策,尽快形成基本路子,为在全国推开打好基础。同时遴选第二批试点县,拓展和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