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扩大到1000个县,覆盖农村5亿人口。扩大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破除以药补医,理顺医药价格,创新社会资本办医机制。——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一问扩大到千县有无时间表
记者: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目标是使县域内的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从现在已经试点的311个县级公立医院来看,试点效果怎么样?有没有达到既定的目标?
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应亚珍:总体来看,311个试点县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已经有299个县完全实施了药品零加成。可以从一个数据上来看,药占比,也就是药品收入占整个医药收入的比例,从原来的43%左右,已经下降到38%。可以判断出,老百姓药品费用负担明显下降。县域范围内医疗服务能力有所提升,浙江、江苏、湖北新农合统计数据显示,85%的病人留在了县域范围内。其余地区的数据显示,到县域范围外去就医的病人人数也有所下降。
记者: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扩大到1000个县。确定试点县的标准是什么?确定试点之后改革工作将如何开展?有没有一个时间表?
国家卫生计生委体制改革司副司长刘殿奎:确定试点县主要遵循三方面原则:一是要有比较好的改革基础,推进医改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比较完善。第二就是有一定的代表性,县域经济社会的基本情况、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状况,在它本区内、省区内有一定的代表性。第三,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方向要正确,要紧紧围绕着国家确定的改革方向和原则。改革计划分三步走。第一步先在311个县开展试点。第二步,就是今年再扩大试点范围,700个县。2012年和2014年加起来有1000多个县,占到全国1992个县的50%以上。计划到2015年全面铺开。
二问县医院如何留住好医生
记者: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一个关键的突破口就是破除以药补医机制,破除以药补医之后,该以什么来补医?
应亚珍:目前价格体系当中,在医疗服务项目里,医疗服务价值明显偏低,劳务价值价格的调整,是下一步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从途径来说,适度调高劳务技术类服务项目的价格。同时改革医保的支付方式,只要医保支付标准科学合理,是可能弥补医院产生的各种运行费用的。
记者:如何才能解决人才瓶颈的问题,让更多的好医生能够到县医院去执业?
应亚珍:县医院的人力资源是很匮乏的。为什么短缺得这么严重,而且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从需求方面,就是老百姓的需求越来越高;从供给方面,就要问:这个行业还能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
要增强行业吸引力,这个行业应该在社会上得到应有的地位,社会各方有认同感。除了社会地位之外,还有经济地位,医生培养周期很长,培养成本很高,报酬、收入待遇能不能达到相应的水平,这是应该关注的。另外,就现有的医务人员,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调动手段除了经济手段,可能还要有多种的手段,让他感觉到付出更多的劳动是值得的。从改革的设计、导向里,都需要考虑到。
记者:怎么样才能建立一种合理的分级诊疗制度?
应亚珍:各级机构要按照功能定位提供服务,实行双向转诊。有些地方也在探索县、乡、村之间的医疗联合体。另外,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包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保证给老百姓提供有质量的安全的服务。调动基层机构和医务人员积极性,让他们愿意提供充足的服务。
三问城市医院改革如何推进
记者: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扩大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目前,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的进展怎么样?
刘殿奎:2010年,原卫生部等5个部门印发《关于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在全国确定了16个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到2011年,北京市也加入了试点城市行列,公立医院改革在17个城市试点,包括16个省份,其中有两个是直辖市(北京和上海),有两个计划单列市(深圳和厦门),还有两个省会城市(昆明和西宁),还有11个地级市。除了国家试点城市之外,各地方也先后确定了37个省级试点地区。4年以来,17个国家联系试点城市中有6个城市在市级所有的医院都取消了药品加成,其余城市选择部分医院试点,或者对基本药物取消了加成。从试点情况看,药品加成看起来在城市公立医院取消也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在扩大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方面,今年正在遴选第二批试点城市、国家联系城市,争取今年铺开。原则上就是全国所有省市都要有试点城市。
记者:在深化医改方面,城市公立医院的改革被称为重中之重、难中之难,到底它难在哪里呢?
应亚珍:基本困难有以下方面:
第一,改革的参与方、主导方能不能对改革形成共识;
第二,在改革当中怎么样落实。怎么样落实政府在公立医院当中的责任,还有改革的公益性方向如何保证,以及怎样解决医疗服务、医药和医疗保障三医联动问题、怎么样形成合力推进改革。
记者: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和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的目标有什么不同?
刘殿奎: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是为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积累经验,探路子,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和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的目标是一致的。从总体上来讲,公立医院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或者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