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医疗改革进入“深水区”,未来医改将有哪些创新,又有哪些措施予以保障,可否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令业界拭目以待。
深化医改以来,各级财政对医疗卫生投入持续加大,2009-2013年累计达到30682亿元,为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撑。今年,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由17个扩大到34个。北京市医改办主任韩晓芳表示,医改近几年取得了重大进步,不仅建立了医保全民健康网,在其他方面也做了很多重大的探索;但是医改工作非常难,如果之前是增量改革和专项改革为主,今天则是进入了“深水区”,所需要的是体制机制的创新,是深层次利益矛盾的调整。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段涛指出,虽然创新的内容不少,每年发布的利好政策看上去也有一大堆,但是一线人员看到的依旧是“玻璃门”“弹簧门”,有时感觉像苍蝇一样,看到前方有光却撞不出去。
段涛举了个例子,上海每10个孩子中有1个是在第一妇婴保健院出生的,为解决准妈妈们“看病难”的问题,曾提出一个在上海各区开8-10个诊所的方案。这些诊所只做化验、检查,不开刀,产妇分娩的时候再来总部,从而节约时间和成本。但是8-10个诊所需要申请8-10次的产科执照,每一个地方产科的执照又有限制,从目前看,有些政策还是跟不上服务创新,希望政策之手能适当少管一些。
南京同仁医院院长于振坤表示:“公立医院不想有政策束缚,是因为它已经够独立和强大,但是民营医院还太年轻,资源上无法和公立医院比,在成长路上还需要更多政策给予扶持。”
而来自台州市立医院的相关负责人则指出:“相比公立医院改革,社会办医发展,混合所有制有理由成为当前及今后一个阶段引入非公资本构建多元办医格局的有效途径和形式。一方面有公立医疗服务在人才、技术、资源上的优势,另一方面有社会办医的资本优势和市场活力,从而令公立医院回归基本医疗服务属性,同时为社会办医提供多样化医疗服务。”据了解,国有企业医院改制、公私合作机制、特许经营等医疗机构的纷纷出现,为当前医疗市场增添了不少活力。
业内认为,下一步医改将从量变到质变,对全局影响性大的问题必须解决。
“一是体系问题,分级诊疗体系、康复护理体系、多元办医体系、健康促进体系,这些都要创新。”韩晓芳建议,二是人事薪酬制度的改革;三是补偿机制,包括财政、价格、医保;四是管理监管和治理的问题;五是信息化。
以大病医保为例,2012年青岛在全国试水城镇大病医疗救助制度,两年里9万多人次获得大病医疗救助,救助上限为药品费用的70%。2013年江苏陆续将乳腺癌用药赫赛汀、白血病用药格列卫、达希纳这三种单价超过万元的药品纳入医保范围,职工医保报销比例不低于75%,居民医保不低于70%。
“如果不借助医保的力量,HER2阳性乳腺癌一年的药费十几万,且需终身使用,所以看病贵依然是无法减轻老百姓医疗负担的一个重要原因。”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主任邵志敏说,当然,如果制药企业能主动把药价降下来,无疑更给力。
此前,国家发改委下发的《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中“将于2015年1月1日起取消原政府制定的最高零售限价或出厂价格”的规定引起巨大反响。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牛正乾表示,发改委简政放权,发挥市场在药品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有利于促进合理用药,减轻医保负担,惠及百姓。同时也建议发挥医保政策鼓励创新的作用,让老百姓能尽早享受到新药带来的好处。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热火朝天的移动医疗也将有望成为改变百姓看病的一种新方式。卫生部原副部长张凤楼表示:“传统医疗和互联网相结合,对于健康管理真正的落实,是开拓性的,对于许多慢性病而言,预防工作甚至显得更重要。”
不过,许多业内人士表示,要将移动医疗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可能需要技术研发和政策制度的联合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