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眼科文献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治疗进展

http://www.cnophol.com 2007-12-27 17:07:13 中华眼科在线

    3.1不放液手术的适应证 目前认为如有可能应尽量避免放液,但这种不放液手术究竟实用到什么程度,目前尚无定论。一般来说不放液手术最适用于玻璃体问题比较少、视网膜变性范围局限、裂孔分布不太复杂病例,尤其适用于马蹄形裂孔、大圆孔、裂孔处视网膜下液较多或难放液的病例,遵循这些原则即使是再次手术和无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也适宜。绝大部分病例视网膜下液在24h内全部吸收,主要根据视网膜和玻璃体情况,而年龄大小、视网膜脱离时间长短、曾经有无手术影响不大[12]。一般认为,下列情况可考虑不放液[13]:(1)视网膜活动度好,体位改变时视网膜脱离范围和高度均有明显改变,在休息、平卧、包扎后,视网膜下液明显吸收者。(2)裂孔附近视网膜下液少,放液有困难者,或上方裂孔,视网膜下液积于下方者。(3)有明显外伤因素血管不健康,估计放液易发生并发症者。

    3.2不放液手术的主要不足及手术的关健问题 不放液手术的最大缺点是术后视网膜下液会延迟吸收,视网膜复位延迟,甚至影响视力预后。所以术前应当判断哪些病例适合做不放液手术,哪些需要放液才能成功。此外,临床常遇到术后视网膜下液长期不吸收并非裂孔造成,而是吸收功能不良所致。后者视网膜下液迟早会吸收的,不需要再手术。为此,近年来一些作者观察术后视网膜下液的吸收以及影响吸收速度的因素,但这些结论很不一致,尚有争论。张皙[11]报道154眼行不放液手术,总复位率为96%,2wk以内共有88.3%的视网膜可复位。3wk以上吸收为延迟复位,18眼观察到发生延迟复位,在出院随访中,残余的视网膜下液能完全吸收。视网膜下液吸收速度与患者年龄、视网膜脱离的时间关系不大。 Kreissig等 [14]报道107例不放液的节段性外垫压手术,总复位率为92.5%,术后1d 34眼观察到残余的脱离,在8眼中,残余的牵拉性脱离在术后2~6mo消失,延迟吸收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有关。O’Connor(1973) [15]报道100例不放液手术,总复位率94%。术后1d 60%视网膜下液吸收,5d内吸收者为77%,5d后延迟吸收者为23%。延迟吸收与患者年龄、脱离的期限和程度、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有关。Chignell等 [16]报道视网膜脱离时间与术后视网膜下液吸收的关系不大。不放液手术的另外一个缺点是加压嵴的最后高度难以精确预测,有时外加压嵴往往比需要的高,引起较大的散光[17]。如果在视网膜色素上皮与裂孔之间有大量液体,易造成过量的冷凝,裂孔定位精确度差,放置加压物不够准确。RRD是由于裂孔漏水引起的,找到并充分封闭裂孔是治疗的基本原则,也是现有各种手术的共同要点。不放液的节段性垫压手术的成功依赖于两点:术者能找到并定位所有裂孔;成功地封闭裂孔。籍助于双目间接检眼镜、裂隙灯活体显微镜、各种直接和间接的接触镜查找到所有的裂孔,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此,施行这种眼外手术,必须对裂孔精确定位,手术时间较短,但手术前检查所需的时间增加。

    3.3需要放液的情况 (1)一般认为视网膜下液是通过脉络膜毛细血管吸收的,任何防碍脉络膜循环的解剖和功能因素都会影响视网膜下液的吸收,如高度近视、老年性脉络膜硬化、炎症或广泛的视网膜冷凝后广泛的脉络膜萎缩者选择放液较好。(2)对不能耐受高眼压的青光眼患者,在不放液手术结扎缝线时会导致眼压大幅度升高,特别是对具有浅前房、窄房角的患者会导致青光眼急性发作,为避免此并发症的产生,术中应放液。此外,对于视网膜中央动脉或静脉阻塞患者;长期糖尿病、高血压病;广泛视网膜动脉硬化者以及眼球壁薄弱的患者,应考虑术中放液。(3)对于后部裂孔、下方裂孔和不规则裂孔合并高度球形脱离时,视网膜下液多、裂孔冷凝和放液困难,放液有助于裂孔准确定位和确定加压物的位置;对多发裂孔、巨大裂孔放液可为形成宽高的巩膜加压嵴创造条件,为玻璃体注气提供手术空间。(4)裂孔附近有视网膜固定皱褶患者,非引流手术裂孔不易牢固封闭,视网膜很难复位,术中放液可以观察视网膜固定皱褶部位能否复位,以便确定是否需要作玻璃体注射或玻璃体手术。

    4不放液的球囊手术

    1972年至1978年,Lincoff、Kreissig发明Lincoff- Kreissig球囊[18],创造了一种在一个小的视网膜脱离的视网膜裂孔下保持暂时性压陷的方法。球囊垫压的应用是限于位于上方或下方的1个裂孔、或一个 钟点内的一组裂孔的脱离,手术在表麻或结膜下麻醉进行,不需放置固定球囊的缝线,插入球囊导管所需的1~2mm的结膜小切口,1wk后取出球囊,此时裂孔已闭合并达到足够的粘连,在缩小的球囊取出后切口自行闭合。球囊手术遵循Custodis原则,即找到裂孔并将治疗限于裂孔区,且不引流视网膜下液,消除了感染或海绵脱出等并发症,是改良的不放液的节段性垫压术。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来源:国际眼科杂志)(责编:xhhdm)

下一条:
更多关于(眼科,眼科医学,眼科疾病,眼科临床,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裂孔,视网膜手术,玻璃体,巩膜环扎术)的信息
  热门图文

眼袋日常护肤8大高招

5款至酷太阳镜 型男必

08韩国时尚达人眼镜秀

炫酷太阳镜打造时尚酷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6023366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