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新生淋巴管与抗原提呈
抗原提呈是引起免疫排斥的关键环节,目前已知的参与抗原提呈的细胞有朗罕细胞(Lanhgerhans cell,LHC)、巨噬细胞(macrophages,MΦ)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正常角膜组织没有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s,APC)的存在,对抗原提呈过程中的APC的移行目前并没有明确的认识,有学者用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鼠作供体行角膜移植后,发现携带角膜抗原的绿色荧光蛋白APC聚集于同侧的颈部淋巴结中[13],Yamagami[14]发现切除小鼠双侧颈部淋巴结可以100%抑制角膜排斥发生,92%高危角膜移植可长期存活,最近有研究表明角膜移植术后在出现新生血管的同时往往有新生淋巴管的出现[15],在一定的刺激下新生淋巴管可独立出现,同时在角膜移植排斥的病人并不是全部出现新生血管,以上种种均提示新生淋巴管在抗原提呈中可能扮演着独特的角色,对新生淋巴管的深入研究可能为抗角膜移植排斥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3 角膜排斥中的信号传导
在器官移植的急性排斥反应和加速性排斥反应中,最早识别带有外源性MHC器官的细胞是CD4+T。由于CD4+T细胞的活化、分泌细胞因子,可激活CD8+T细胞和B细胞而引起免疫应答,最终将移植片排除。首先,CD4+T淋巴细胞表面受体(TCR)与APC细胞表面的MHC Ⅱ类分子结合形成复合体(TCR/MHC),对抗原进行识别,进而通过信号的传递使CD4+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并产生多种淋巴因子,在这些淋巴因子的作用下,CD8+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并对角膜植片表现细胞毒性作用。因此,阻断TCR/MHC复合体的形成就会延长角膜植片的存活,有学者通过实验证明应用抗CD4单克隆抗体可显著延长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16]。在静止T淋巴细胞的活化过程中,信号的传递是通过TCR/CD4复合体共刺激途径完成的,共刺激信号的传递并非通过提供抗原,而是通过TCR触发并介导放大信号,共刺激信号由细胞表面分子CD28传导。CD28分子有两个配体,是位于活化的APC细胞表面的CD80(B7-1)和CD86(B7-2)。与CD28的结合可使T细胞充分活化,当在没有CD28参与而与T细胞的触发则会使T细胞无反应或凋亡[17]。活化的T淋巴表面表达的CTLA-4(CD152)分子也可以与CD80/CD86结合,一般认为是对T淋巴细胞发出负反馈信号产生抑制作用[18]。有实验证明CTLA-4Ig结合蛋白可竞争与CD80/CD86的结合,阻断共刺激信号的传递,使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延长[19]。CD154(CD40L)是又一个被发现的共刺激途径,它表达于活化T淋巴细胞表面,是TNF家族成员,可与CD40相结合,CD40是TNF受体家族成员,表达于包括APC细胞的多种细胞表面[20]。应用抗CD40L的单克隆抗体阻断CD40/CD154的相互作用,可使角膜植片存活时间延长[21]。
4 ACAID与角膜移植的免疫耐受形成
目前认为,角膜的免疫赦免已经超出了角膜的无血管因素,而更与前房有关,称之为前房相关性免疫偏离(anterior-chamber-associated immune deviation,ACAID),它主要表现为对抗原特异性的迟发性超敏反应的抑制;对补体结合抗体的抑制;对其他体液免疫的保留。ACAID的发生与调理T细胞所释放的可溶的细胞成分有关[22],眼前节的正常结构及免疫微环境的存在是ACAID的前提,这其中是通过复杂的细胞因子网络相互制约和调控的结果。Sonoda通过动物实验证实这是一个特异性的压制迟发型超敏反应(delayed-type hypersensitivity,DTH)的过程[23]。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